西羌軍的速度果然很快,一轉眼就來到了戰場。

陳牧見狀,下令叫騎兵迎了上去,進行環繞衝殺。

而西羌軍沒有直接和大夏騎兵交戰,看到大夏騎兵過來,就分成兩隊轉彎向戰場外側,然後拿出弓箭,灑出一片箭雨。

雖然大夏騎兵穿著鐵甲,中箭也沒事,但是有很多戰馬中箭倒下,騎兵掉落馬下也是九死一生。

大夏騎兵繼續往前衝,而西羌軍繼續跑,一邊跑一邊射箭,大夏軍根本追不上。

陳牧注意到,西羌軍是沒有戰甲的,連皮甲都沒有。身上只有一把彎刀,一張弓,揹著一壺箭。在馬背上,也只有一個包袱和兩個箭壺,負重很輕。

而大夏騎兵穿的是鐵甲,拿的是長刀,負重遠超過西羌軍。現在別說追上西羌軍了,連弩也射不到。

弓箭的射程比連弩的射程遠多了。

想把西羌的箭矢耗光也不現實,雖然說西羌軍只有五千,而大夏騎兵有一萬。但是西羌軍每人有三壺箭,等箭矢沒了,大夏騎兵也沒了。

陳牧一咬牙,傳令放棄西羌軍,先全力剿滅波斯軍。

大夏騎兵立刻調頭,前去圍堵波斯軍後軍,而波斯前軍主力那邊,無敵飛軍、無當飛軍、預備軍也加大了攻擊力度。

西羌軍見狀,也跟隨大夏騎兵來到戰場,向大夏軍傾灑著箭雨。

大夏軍無法還擊,只能將全部的怒火轉移到波斯軍的身上。

波斯軍岌岌可危,大夏軍的傷亡也很大。

陳牧嚴肅地看著戰場,並沒有一絲改變命令的想法。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打仗肯定會死人的。現在的情況,只能硬拼了。

如果只是對付西羌軍,陳牧還有辦法,因為西羌軍最大的弱點,就是無法近身作戰,只要大夏軍擺出防禦陣型,舉著盾牌穩步推進,西羌軍就沒有辦法。

但是有波斯軍在,西羌軍就可以只管遊擊,讓波斯軍來負責進攻和牽制,讓大夏軍無法保持陣型。

波斯軍在包圍圈裡苦苦支撐,而西羌軍不停地放箭,卻改變不了戰場局勢。

過了一會,西羌軍終於下定決心,衝進了戰團之中,付出了幾百騎的代價,劫走了原波斯王。

然後揚長而去。

陳牧看在眼裡,暗自點頭。西羌軍有高人啊。

他們明白原波斯王的重要性,知道這個政治籌碼比一萬波斯軍還重要。假如原波斯王死了,波斯國中反對大夏的人就沒有了核心,無法組成統一指揮的軍隊。

而且西羌幫著原波斯王“平叛”也是聰明之舉。要知道,原本波斯和西羌的關係就不是很好,是自然資源的競爭者。

西羌此舉看似是幫助敵人,實際上是用戰亂摧毀波斯的戰爭潛力。等原波斯王“平叛”成功之後,西羌就可以索要種種回報,一旦波斯國不給,就率軍來搶。

到時候波斯國一定不是對手。

現在西羌軍帶著波斯王跑了,被拋下的波斯軍也感到無比絕望。

這時候,陳牧傳令,對波斯軍喊話:放下武器不殺。

這一下,波斯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義,紛紛放下武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