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天色已晚,陳牧就下令安營紮寨,然後根據此處的地形做好了作戰計劃。

第二天,全軍拔營,大搖大擺地朝北方前進。

很快,東胡軍就出現了。至少有一萬騎兵直奔陳牧而來。陳牧下令原地迎敵。

無敵飛軍和無當飛軍在中間,擺出防守陣型,把盾牌插進土裡,連弩上弦。

一萬兩千騎兵分成兩隊,一邊六千人,守護步兵側翼。

這邊剛擺好陣型,東胡軍就來了,看架勢竟然想直接衝過來。一萬多騎兵一股腦直撲過來,聲勢也很是駭人。

無敵飛軍和無當飛軍當中的新兵有些慌亂,但是在身經百戰的老兵鼓勵下,也都穩住了陣腳。

陳牧看著東胡騎兵的距離,等他們進入射程之後,下令連弩放箭。

一片片的弩箭飛出,東胡騎兵不斷地中箭落馬。

但是東胡軍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因為他們知道,阻止敵軍放箭的唯一方法,就是衝過去。只要衝到敵軍陣中,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確實,東胡軍順利地衝到了大夏軍陣中,但卻不是單方面的屠殺。

由於無敵飛軍和無當飛軍擺的是密集隊形,而且盾牌都插進了土地中,所以東胡騎兵一衝進來,就受到了阻攔。

大夏軍按照陳牧的指示,一手頂住盾牌,一手朝對方的馬腿上面砍,無數的東胡騎兵落馬,亂成一團。

大夏軍也有很多人被踐踏致死、被東胡騎兵砍死,被敵軍的戰馬撞死,但是始終保持著陣型的完整性。

陳牧一看敵軍被擋住了,立刻下令讓兩側的騎兵朝前衝去,阻攔敵軍。

東胡軍後面的人看到前面受阻,想要從兩邊繞過去,正好和大夏的騎兵撞在一起,兩方都是人仰馬翻。

東胡軍只好改變路線,先和大夏的騎兵交手。

東胡號稱馬背上的民族,對於騎兵戰很有心得,他們的馬刀都是彎刀。弧度很長,就像是半個月亮,不過總長很短,還不如長劍。

這種造型很適合在馬上揮砍,不會被敵方的骨頭、戰甲卡住,還可以擴大傷口。

而大夏軍的戰刀走的是另一條路線,正所謂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大夏的騎兵用的長柄大刀,可以先一步砍在東胡騎兵的身上。

但是由於刀體是直的,所以經常會被卡住。

東胡多良馬,但是大夏騎兵的戰馬也是千挑萬選出來的,也不比東胡的馬差多少。

而且大夏騎兵穿的是鐵甲,比東胡騎兵的皮甲防禦力要好。

兩方的騎兵來回衝殺,不分勝負,而無敵飛軍和無當飛軍也緊緊地咬住了東胡騎兵,讓東胡騎兵失去了衝擊力。

騎兵剋制步兵不假,但是一旦騎兵被困在步兵陣中,就連步兵都不如了。在戰馬上無法轉身,無法保護自己的腿,這些都是問題。

而且東胡騎兵的彎刀很短,對付馬上的敵人很好用,衝起來彎腰砍殺步兵也可以。不過現在四面都是敵軍,一彎腰就會被另一面的敵軍白砍。

這樣下去,東胡軍一點便宜也佔不到。

陳牧觀察著戰場上的形勢,準備開始下一步計劃。

但是這個時候,東胡軍竟然開始撤退了。他們拋下陷入陣中的騎兵不顧,從兩側轉彎向回,然後筆直地跑掉了。

大夏騎兵得到了命令是攔截和絞殺,此刻當然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