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大力支援陳牧,都說此舉是利國利民的好措施。

另一部分則是竭力反對。

很簡單,他們就是利益受到侵犯的那一批人。

陳牧的動作不可謂不大,又要叫他們上稅、又要沒收他們的土地,還要限制他們的種種特權。

他們當然不甘心就這樣被壓著欺負。

根據歷史的經驗,再這樣發展下去,朝中很快就會有人向陳行天上書汙衊自己了。

為了避免被惡人先告狀,陳牧搶先一步將自己制定的新政交給了陳行天。

就算那些大臣再怎麼巧舌如簧,到底也比不上這父子真情。

至於訊息是誰走漏的,陳牧也知道沒必要再追究,只能是自己以後小心謹慎一些來得實際。

陳行天看著陳牧制定的條條政策,陷入了沉思。

當旺,他將陳牧叫到自己的書房。

“為父想聽聽你的全部想法。”

這一次,陳行天沒有以皇帝自居,而是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上,耐心傾聽著兒子的想法。

這一下可開啟了陳牧的話匣子。

他先從夏朝舊制說起,列出種種缺陷與弊病。

大夏原本的制度在他看來就是千瘡百孔,隨便挑幾個出來就能說上半天。

但是對於陳行天來說不是,陳牧每提出的一點對他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未曾設想的方面。

以至於他一開始還能與陳牧探討幾句,到後來只剩下了頻頻的點頭。

陳牧說累了,又講起自己的新政。

新政其中固然有針對豪強勢力的,但更多的其實都偏向於幫助商業和農業的發展。

這個夏朝和陳牧前一世華夏的古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認為農為天下之本,對商業極為輕視。

但到了陳牧手裡,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作為一個經歷過高等教育的人,他非常清楚商業的發展對於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

陳牧就這樣滔滔不絕地講了很久,陳行天始終一言不發地靜靜傾聽,眼神從一開始的讚許,到後來甚至透出了幾分崇拜之意。

他陳行天不是昏君,他也想做千古一帝。

怎奈何掣肘的因素實在太多,國家政務又紛雜不堪,他登基數十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改變和創新,但卻總覺得像是在解一團亂麻,始終不得其要領。

現如今,陳牧的幾張紙便如同鋒利的刀斧,快刀斬亂麻,讓陳行天心中一片豁然開朗。

是啊!自己以前那些小修小改的算什麼本事!

既然要改,就像這樣大刀闊斧地改。

貴族利益妨礙國家發展?限制!

底層百姓生活困苦受官員盤剝?打壓!

商人不受重視,商業難以發展?扶持!

陳牧能感覺到陳行天是在認真思考自己所說的,不由得也來了興致,一直講到深夜,才終於覺得過了癮。

陳牧講完之後,書房裡一時間陷入了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