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十年代,國家更加重視發展科學事業和科技教育,現在孩子們學的科學課在那個時候叫自然課,是小升初考試三門主課之一,滿分50。

教自然的林老師是個很特別細心而且注重實幹的人,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很多教具都是自己製作。林老師住在學校後面的宿舍裡,不上課的時候,就自己想辦法找材料做各種各樣的標本、模型、掛圖、實驗用具。每次從辦公室窗前路過,大家經常能看見老師在專注地製作標本,處理細節的時候更是一絲不苟。

鵝、鴨子、兔子、貓……林林總總的動物標本就這樣一件件“誕生”了,除了動物標本,他還用花、草製作了大量的植物標本、各式教具不下百餘件。因此上林老師的課,大家能夠親身體驗的機會都比較多。

林老師喜歡利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見縫插針地開展科學啟蒙教育。

她還在校園中豎起了一株高高的木杆,木杆上方安裝了一架自制的風速儀,在學校辦起了紅領巾氣象站。讓參加氣象小組的學生們天天觀察氣象變化,每天把資料寫在一張紙上,每個月訂成一本,天天不間斷。

林老師告訴大家,氣象工作看起來只是記錄資料,而氣象預報也就是參照了這些大資料。在氣象小組,她讓學生記錄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雲量,天氣晴朗還是陰天,根據記錄預測一下明天的天氣情況。

透過這樣的課外活動,林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觀察裝置、收集資料資料、分析天氣情況,氣象小組的預報結果一段時間後慢慢能和合肥市氣象臺的資料基本吻合了。當時的查詢天氣預報還沒那麼發達,學生們每天記錄好天氣寫在學校門口的小黑板上,附近居民走過路過都要來看一下。

看到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應用,大家都很自豪、特別有成就感。長二小的老師就是這樣,各有各的教學方法,各有各的教學特色。

張不論就是在這樣一些老師教導下度過的五年級上學期,以後很多年張不倫都覺得很有意思。

但是就是在那一年他相當佩服的一個偶像許老將軍去世了,一個相當能打而且特別愛喝酒的老將軍,在張不倫那時的心裡,那都是永垂不朽的人物。

張不倫一直都記得許老將軍好幾個有趣的故事。

那是在1937年的時候,當時由於西路軍的失敗,在延安召開了批判張國燾的會議,一時間有些過火,許世友看不下去,就說了幾句好話,引起了大家群情激奮,紛紛批判許世友,許世友是有理說不清,當場被氣得吐血,後來住進了醫院,在醫院,性格耿直的將軍氣憤之下,決定聯合幾名老戰友離開延安,去四川打游擊戰。

幾位老戰友也都同意了,但是在他們離開前,曾和許世友搭檔的王建安,意識到了這件事的錯誤性,就將此事報告給了上級,領袖當機立斷,要先將他們全部給抓起來,等候處理,其餘人見事情敗露,沒有反抗,許世友仗著自己有武功,飛身一躍到了房頂,戰士們不知如何,劉伯承走了出來,勸許世友下來,許世友聽話,又縱身一飛,從房頂下來。

之後負責看守許世友的人,是抗日軍政大學警衛排的戰士,時任警衛排排長的鄧述金得知許世友被抓,很是驚訝,因為他也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對於赫赫大名的許世友,他早有耳聞,非常佩服,如今,許世友被關禁閉,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鄧述金知道許世友喜歡喝酒,吃肉,他就決定利用自己的工資,偷偷買酒,送給關在窯洞裡的許世友,許世友雖然性格有些耿直,但是他對於鄧述金雪中送炭一事,十分感激,此事,他一直記在心裡。

後來,在領袖的安排下,許世友無罪釋放,被分配到前方抗日,之後數年,他再未與鄧述金見面。

鄧述金的成就可不低,他從抗大畢業後,前往冀南軍區任職,先後擔任八路軍副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鄧述金來到了東北,此時,他也改了名字,改為鄧嶽。

1953年,抗美援朝戰役結束,鄧嶽回到了國內,不久,國防部在北京飯店設宴招待抗美援朝功臣,許世友是總參的副總參謀長,他也參加了歡迎宴會。

席間,他看到鄧嶽,有些眼熟,便上去問:“你是哪個部隊的?”

鄧嶽告訴他,自己是紅四方面軍的,原先在紅31軍,許世友接著問:“有個叫鄧述金的人,你認識嗎?”鄧嶽:“首長,我就是鄧述金。”

聽到這個回答,許世友大喜:“怪不得我看你有點熟悉,你還記得在延安時,給我送酒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