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去、去、去上學3
章節報錯
1982年前後,汽車廠進了不少新人。
恢復高考後的部分畢業高校大學生陸陸續續分配到了汽車廠,這裡面以安徽工學院畢業的居多。安徽工學院應該是當年全國比較牛的高校,只是到了1995年,國家提出211建設工程,要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並且每個省名額有限,為了能保住安徽省高校中一個珍貴的211席位,安徽工學院在1997年最終併入了合肥工業大學。但是這所學校存在的那些年,的確為中國汽車工業培養了不少人才,到了二十世紀初,幾十年間由此走出的全國各大車企高管將星璀璨,號稱汽車界的黃埔軍校。
還有一些是因為合肥市是省會城市,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從其他地方調動過來的老大學生,有不少是國內名校的。比如有一對叫莊無糾和姜靜茹的夫婦,夫妻倆雙雙畢業於清華大學,幾年後丈夫還成了汽車廠的總工程師。他們的大兒子莊園和他們一起過來後,進了子弟學校,和張不倫成了同學,後來還成了很好的朋友。
這些人的加入為汽車廠的技術研發補充了新鮮血液,農林牧副漁,煤炭林業地質勘探,各行各業只要有需要的特種車輛基本上都能開發出來。那段時間,張不倫每次再去停車場,看到的不再是原本一色的載貨汽車,而是多了各式各樣很稀奇古怪的車輛,停得浩浩蕩蕩。張爸爸張媽媽和他們的工友們也非常辛苦,經常加班,有的時候還出現叫長白班,兩班倒與三班倒的班,工廠裡也經常會看到“大幹一百天”之類的標語。
可即便是這樣,或許是剛剛走上起跑線的中國汽車企業在此時都還沒有準確把握什麼叫市場的脈搏,因此,面對市場,無論大家怎樣的努力,一切只能是處於一個不好不壞的狀態,像一個負重的蝸牛,在艱難中蹣跚前行。
這種狀態持續了十年,在這十年中,汽車廠每個職工每月的收入僅僅夠維持基本開支而已。
有段時間張媽媽所在的車間一度有好幾個月獎金都是5塊錢。職工們惱了,把車間主任圍住,說你不能爭取爭取嗎,每個月都5塊錢獎金我們以後就喊你老五了。車間主任也尷尬,當著全體職工的面發誓賭咒大聲保證,下個月獎金一定會增加,如果不增加我這個車間主任就不幹了,然後氣呼呼去找廠長了。第二個月下來,車間主任果然兌現了他的諾言,獎金還真的漲了,5塊5毛錢。
即便收入菲薄,但是汽車廠職工對自己的子女們還是毫不吝嗇的,並且是千方百計創收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劉飛的爸爸是上海人,有空總是坐火車回上海去找一些比較時髦的,在合肥這邊不容易買到的東西分給大家,自己也賺點小差價,補貼家用。其中有一陣就經常往廠裡帶一種叫假領子的東西。
假領子從外形上看是一件不完整的內衣,只是一件領子,保留了內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裡面,露出的衣領部分完全與襯衣相同。而就這個東西,曾經不僅在汽車廠,在合肥市都風行一時。其原因還是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還比較貧困,收入少,供應緊張,購買許多東西需都要票證。單說購買服裝,除了有錢,還得有布票等。紡織品基本上也是定量供應,不到年節,一般人是極少添置新衣服的。襯衣更是服裝中的上品,穿上它,人顯得精神體面。可是襯衣價格相對要貴、需要布票。再加上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不穿西裝,穿中山裝得多,敞開領子,漏出的也只是脖子那一小塊兒,於是人們窮則思變,假領子應運而生。
金強的爸爸休息的時候會去給附近的生產隊打一些結婚要用的傢俱,後來名聲響了,忙不過來的時候,經常還把他徒弟等等一眾人等拉去幫忙。結了工的東家往往比較客氣,除了工錢外還會拿出一些家中醃製的鹹貨執意相送,於是張不倫有一陣在金強那混了不少鹹鴨蛋吃。
張爸爸下了班經常把網一背,帶上自家配的餌料,去附近池塘釣蝦子去了,有時候運氣好的還會抓到老鱉。於是張不倫一家魚蝦不斷,吃不完的張爸爸會去廠門口附近找地方一次性賣掉,有一回賣蝦子的錢比他一個月的工資都高,把張爸爸樂得一晚沒睡著。
在張不倫和金小寶的記憶中,自小父母親還真沒有讓他們在吃的方面吃過虧。儘管工資不高,無法天天保證大魚大肉,但是經過張媽媽的巧手安排,一年四季總會美食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