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廠裡的老隊員和那些牛人們(一)
章節報錯
在張不倫的記憶中,小時候左鄰右舍的人形形色色,但特別有意思。
七八十年代,張不倫家住的工廠家屬區內,就有一批統稱叫老隊員的,基本上一人一間平房。年幼的張不倫經常去他們那玩,看著他們日常插科打諢,長吁短嘆,多少年後,再結合父輩們的回憶,才瞭解老隊員是怎麼樣的一個群體。
60年代上海支援合肥建設,張不倫家所在的工廠那時候還屬於安徽省司法廳下屬單位,就這樣,送來了一批又一批改造物件。這一批人直到七十年代才陸陸續續開始恢復身份待遇,因此大家稱呼為老隊員。當然,這裡面確實有需要改造的,但有好幾個因為什麼進來的,到現在說起來都是一段笑話。
有個叫宗路的,解放前原來是上海管片的一個警察署長,儘管在民間口碑不太好,有點欺壓百姓作風,但人比較精明,大事小事拎的清清爽爽,於是解放後還是被留用了。十幾年後的一天,上級領導親自找他談話,交代了一個重要的任務,讓他親自押解一批犯人去張不倫他們廠,保證路上一個都不能丟。並且很嚴肅地交給宗路一個蓋著紅章的密封檔案袋,特別叮囑,一定要到地方當著組織的面才能開啟。
對於宗路而言,當時就感覺接了個光榮且露臉的任務,把槍一挎,精神抖擻押著十五個犯人就上路了。於是,在上海到合肥的綠皮火車上,一路趾高氣昂連訓話帶各種管教,好好過了一把當帶隊領導的癮。
到了工廠,開始辦理交接,接收幹部帶著幹警開啟檔案袋,按著檔案開始點名,一直點了十五個名字一個不少。可突然間,幹部瞥了宗路一眼,報出了最後一個名字:“宗路!”
宗路習慣性地立正答到,幹警一步上前就把他槍下了。幹部微微點頭,開始做總結髮言:“應到十六人,實到十六人,宗路,幹得不錯。”
估計那個時候宗路想死的心都有了。
於是後來的多少年裡,這件事一直成為一起過來那幫人的笑柄,為此宗路沒少自掏腰包,大大小小的賠罪酒請了不少回,再到後來就成了固定的兄弟聚會了。
改造中的宗路一直在反思,酒後經常絮絮叨叨:“得罪人了,得罪人了!”
從進工廠後,再也看不見一個飛揚跋扈的宗警長。到了七十年代,只有一個沉默寡言,見人就點頭哈腰,微笑致意的宗師傅。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張不倫所在的工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銷量急劇下滑,三角債積壓嚴重,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於是廠領導一狠心,全廠掛榜招賢,誰能賣車,誰能要賬,就讓誰上。
第一個揭榜的居然是宗路,還是那副客客氣氣的樣子,只是當著全廠職工的面定了一個小目標,不拿工資拿提成,去河北,兩個月賣40臺車,要回200萬積壓貨款。
宗路裝著介紹信踏上了北去的列車,正兒八經成了一個國有企業銷售員,河北成了他第一個主戰場。對於宗路而言,那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廠裡看好的人還真不多。只有一起來的十五個兄弟一直堅決挺他,其中有兩個還和他一起報了名,去了其他地方。
兩個月後,宗路成績斐然,不僅銷量任務翻番,積壓貨款也一清而空。至於過程,那是另一個故事了。因為到張不倫做銷售的時候,宗師傅耳提面命,還教授了不少套路。由此宗路徹底奠定了在廠裡銷售大拿地位,後來和那些兄弟們一起,還組建了好幾個駐外辦事處。
九十年代中期,退休後的宗路依然閒不住,在工廠邊開了一個配件店。有著早年做銷售的資源,居然生意越做越大,漸漸闊綽了起來。經常能看到他喝得面紅耳赤,罵罵咧咧,教訓手下員工,因瑣事和左右鄰居鬥狠。漸漸地,往日謙恭之氣不在,彷彿當年那個耀武揚威的宗警長又回來了。後來,似乎還傳出了不少緋聞。
2000年左右吧,一天,張不倫偶然路過配件店,只見不少警察堵在門口,警燈閃爍,就看到了垂頭喪氣被押上警車的宗路。
張不倫也疑惑,突然發現人群中有個熟人,當年那十五個人當中的一個,已是兩鬢斑白的老頭了。
“唉,老宗不聽我們勸,一心就想幹大的,這次好像犯在走私案上了!”老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