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二。

連著幾日下來,總有個活潑俏麗的姑娘圍著華陽打轉,看相貌約麼十七八歲年紀,東問詢西打聽攪鬧不已。華陽心裡埋著些心事,並無心情理會這個莫名其妙的小姑娘,就任她圍著自己坐下大石晃來晃去,顛言倒語。

華陽心事有三,這其一是他助禹收服了大魚怪後,本以為醒來時會回到仙磯山,可沒想到睜眼時卻立身在蒼茫海邊,觀自己形容竟是個和尚模樣,光禿禿的腦袋頂著戒疤,一身簡袍納衣。夢中復夢的情形他倒是頭回遇著,讓他險些分辨不清究竟哪個是夢,哪個又是真實。曾有莊公夢蝶傳說,如今這般情形多少也有幾分相似,他甚至猜測和尚模樣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真身,那些個書生趕考……莫非都是自己的夢!一如此想,他更加頭痛了。

這其二,他往日曾夢見自己被勾魂使勾魂至陰冥鬼府,與那鬼殿閻君理論善惡業報、因果輪迴,又一怒之下展神威搗毀了鬼殿,他本以為是自己行事,誰知經那小小照妖鏡一照竟現出個猴子臉。自那才知道,原來這夢裡並非照他本能意志行事,倒像是一段回憶再現夢中。如今和尚模樣的自己,腦海中有關這個和尚的身份經歷一一湧現,著實讓他愁眉不已。

這其三便是腦海中湧現的諸多關於和尚的經歷和身份,對於為何現身在臨近滄海的一方巨石邊,他已然心中明會,只是自己也著實愁悶,屬實難解。

“小和尚,看你臉上皺皺巴巴像個苦瓜耶,你再不吃點兒可就要餓死了。”

這聲音再次傳到耳邊,華陽恍然脫離憂鬱心境,乍聞山果清香只覺肚中飢餓不已,原來是那姑娘用花木藤編了個小籃筐,筐裡採來了各色奇異果子。他再不扭捏,抓起果子便往嘴裡塞,好一個香甜可口。

看這和尚狼吞虎嚥的模樣,倒讓跟前的姑娘看傻了眼,忽而又捂嘴笑個不已。

“你這小和尚,怪不得給你捉來魚蝦不吃,原來真的不吃葷腥的呀!”

“魚蝦?哪裡有?”

華陽瞬間覺著口中的果子不再香甜,若真有那好魚好蝦擺在跟前豈不腸肚就此快活!

“咦?你吃葷的呀!哈哈哈,原來是個假和尚!我還以為你在裝模作樣戒酒戒葷哩!如此才好,這人嘛吃喝無忌才是飽腹生存長久之道。”

姑娘天真爛漫轉身就蹦跳起來,見這和尚終於開口說話很是開心。

“我去給你捉來肥魚大蝦,你若不著急我再把父王的美酒給你偷來一壺!你等著!”

華陽腦中一陣疼痛,忽有紛飛往事撞在心口鬱郁難抒,他連忙喊住蹦跳著就要離開的姑娘。

“姑娘且慢!小僧又不想吃那魚呀蝦呀的活物了。”華陽起身朝她呼喊,兩腿一陣虛軟。

“嗯?這又是為何?你這小和尚怎麼比女兒家還婆媽糾結哩!”

“我口上倒是快活了,只是那魚子蝦孫的難免要記恨我,徒增咒罵是非。”他苦著臉不得已道:“這些果子就很好吃,有勞姑娘費心了。”

誰知那姑娘忽就笑了起來,兩手掐腰道:“小和尚不用怕,當著本公主的面那些個魚啊蝦啊的沒誰敢有絲毫怨罵!都不用我去抓,它們會把自己煮熟烤好了,再讓魚子蝦孫們心甘情願獻過來!”

聽她大話,華陽同樣忍不住笑道:“公主?還敢請問你是哪家皇帝的公主呀?莫非是這靠海一國人王家的公主?”

誰知那小姑娘只莞爾一笑,轉身間騰然變化成一條白色長龍,扭轉龍身曲折盤繞在和尚所立那方巨石,龍首居高臨下向著身底的矮小人軀。

只見那和尚剛揭開果皮,張大嘴巴將果肉含在嘴裡,可嘴巴無論怎麼使力都閉咬不上,任由果子從嘴裡滑落在地。

“咳……咳咳……”

華陽胸腔裡彷彿有隻驚兔在心口奔走撞擊,他抹了抹嘴上殘留的果漿,顫著手重新撿起一個果子朝前遞去。

“原來是龍王家的公主,姑娘快快收了神通吧,吃……吃個果子呀?”

正經說起來這龍姿他並非沒見過,仙磯山百丈長龍騰空弄雲的神威還歷歷在目,只因那時心裡顧及山上千百號人的性命才挺身而出渾不怕死,只是此時巨龍盤繞坐下大石,龍首凌空姿態倨傲,與其雙目對視就在丈身距離,怎不驚懼。

舉起的手中忽地一輕,那果子被人拿了去。他抬頭看,跟前正有個姑娘啃著果子朝他嬉笑。如此距離近了,華陽才仔細打量她的穿著容貌,奇紋錦緞也不知是何材質,潔白輕盈不染塵埃,領口不掛珍珠,反而綴著一串奇巧螺貝串成的項鍊,走起路來叮叮噹噹悅耳動聽。

他恍然覺得這姑娘姿容竟有些熟悉,若仔細比較起來竟和仙磯山上那條惡龍化作的女子有著七八分的相似,額心隱隱印著一道雋細紋絡,頗為神異。

“你這小和尚倒還有些見識,竟能識得本公主的家歷,那些個漁夫們見著了我不是嚇得逃離,就是跪呀拜呀的,很是沒趣。”

女子只三兩口就啃完了手裡的果子,拍拍手疑惑道:“小和尚,你究竟是誰呀?叫什麼名字?”

華陽舉手抹過自己光頭,夢境錯綜之下不由得感慨道:“我是誰……連我自己都有些迷糊!若計較起來,如今的我只是凡人國裡的一個愁苦和尚罷了。我俗家姓陳,法名玄奘。”

“玄奘,這名字聽著不賴哩。”那女子收斂了臉上笑意,湊到和尚跟前細聲道:“小和尚你有什麼愁苦,本公主來給你解一解。”

華陽看著她無憂無慮的模樣,無奈苦笑。

“回想起來,我十三歲便入了釋門,至此已七八載過去,和尚我一心參經悟佛尋求世間真理,探微了義苦尋解脫妙法。只是地分南北法有異同,佛國昭昭在遠,通途卻迷路叢生。”

“曾聽聞古有神禹崩潭裂淵、通河匯流入海而解百姓所受洪水之災,和尚我願效仿前聖,立誓求遍世間所傳妙法,統匯經義,以明佛國通途。”

“只是,哎!只是我走遍了國中南北寺院,見全了東西廟堂僧首,也沒能統匯經義為一,說到底……我是吵不過那些和尚,他們各認各的理,各求個的佛,全不覺得自己所在已是歧路。”

白衣女子來回踱了兩步,貝殼項鍊叮噹微響。

“這佛嘛我倒是聽過一些,昔日有個名叫達摩的和尚為了召集眾聽宣傳佛門教義,曾到我父王那裡借了避水寶,在人間耍了個一葦渡江的神通,也曾是我家父王座上賓。只是小和尚,你所說的歧路又是什麼呢?又為何愁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