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柳暗花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人來報,剛剛申冤老百姓的被告物件已經大多被傳喚至縣衙。
劉備見這邊暫時沒有了進展,正欲去處理這些被傳喚而來的疑犯,怎料中途有人稟報,王家派人來求見。
“主公切勿露出馬腳,按照先前安排的與王家之人周旋!”郭嘉抱拳道。
劉備點了點頭,交代了一番,整理好著裝去面見王家來人。
而被帶來的嫌犯,則交由郭嘉三人去處理,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其他家族的人只要犯得不是害人性命的大罪,都應當小懲大誡,以觀後效,這一點,三位謀士顯然比劉備這個當主公的更有分寸。
至於剩下的秦耀,打了個哈欠,拒絕了三位謀士的邀請,準備回到自己的臨時住所好好地睡上一覺。
可還沒走進自己的房間,便在半路看到兩個人正一臉焦躁不安地談論著什麼。
“你們在這裡幹嘛?”秦耀奇怪道。
兩個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的人,便是半路救下的令狐邵以及進入縣衙後那位文士打扮,深諳晉陽城官場之道的黃老四。
二人見到秦耀來到,沒等秦耀有所動作,黃老四噌的一下跪在了地上:“求大人為小民做主啊!”
秦耀被嚇了一跳,隨後在黃老四悲泣交加的哭訴中,明白了,黃老四居然是王家先前迫害的那個晉陽城富商的嫡子,因為那日他正於妓院歡飲,錯過了王家帶他族人去剿匪的過程,這才免於一難,之後隱姓埋名,利用自身所學不多的知識,替歷任縣令出謀劃策。
但據他所言,他服務過的五任縣令中,除了令狐邵之外,其餘四位,一位拒絕了王家的示好,決意要將王家連根拔起,最終死於非命,成了人彘。
第二位做事隱忍不發,得知王家所作所為之後藏匿暗中,蒐集證據,還未功成,東窗事發,死於刀劍之下!
第三位初時極具文人風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可惜,在王家的金錢腐蝕下,屠龍不成,反成惡龍。
第四位,則是一來就和王家打成一片,成了他王家搜刮民脂民膏的急先鋒!
而到了令狐邵這邊,便成了第五位,原意是令狐氏留在晉陽城的最後一顆種子,可令狐邵為人不懂變通,這次,便陰差陽錯,被早已心存吞併的王家動了刀!
秦耀的臉色不斷變幻:“你躲藏在這縣衙,便是為了等有一天有人能夠替你家申冤?”
“正是!”黃老四,啊不,原名黃文的中年人說到:“十年前,我黃家滿門,就因為頗有財富,便被這王家盯上了,可憐我那妻子,直到她死去,我才得知她懷有身孕,可王家那些畜生,竟是將她侮辱後剖腹殺害,十年來,我每晚入睡時,都能看到我那死去的妻兒,似乎在埋怨我,為什麼在他們最痛苦的時候,沒有陪伴在他們左右!”
“十年前那個只知道花天酒地的黃文已經死了,剩下的,就是一個滿心報仇的黃老四,我恨王家作惡多端,更恨我之前不學無術,想要扳倒這王家都沒有能力,所以,每一任縣令上臺的時候,我都會以先前那番論述來試探他的用心,以小人十年來的觀察,發現大人你們這群人,是打定心思要拔除王家這個毒瘤,所以,我決定將我十年來蒐集到的一切有用資訊,都轉呈給大人!”
秦耀盯著他,問到:“你的恨意,我已經感受到了,但我們今天才第一天來,你就敢斷言相信我們的為人?就不怕我們和你幫助的第三任縣令一樣,被王家的金錢腐蝕?”
黃文苦澀一笑:“怕,但這,也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了!”
“什麼意思?”
“咳咳咳!”黃文用袖子捂著嘴,一頓猛烈的咳嗽,再度拿開之時,袖口上已滿是鮮血。
“你這是……”秦耀震驚。
黃文抿著嘴說到:“大人勿怪,我已病入膏肓,大夫說過,我的時日恐怕無多,原以為只能含恨而終,未曾想能在大限將至之時得遇良人,大人若一心為民,得我之十年積累,足以將王家打入萬劫不復之地!”
黃文領著秦耀來到了縣衙的案牘房,這本是黃文的工作地點,乍一看,竹簡編織的書籍堆滿了好幾個書架。
“大人請看,這些,便是我搜集到的王家殘害百姓忠良的罪狀,其中一部分,大人可按照指示蒐集確鑿證據,任他王家有一千張嘴,一萬張嘴,也難以辨明!”
秦耀隨手拿起一卷竹簡,翻閱一看,眼皮直跳。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為報家仇的男人的決心,這裡的每一卷竹簡,都代表了王家的一個罪狀,上面詳細地記錄了王家每做一件惡事的經過、細節及殘留的證據。
雖然有些證據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不復存在,但絕大多數的證據,是王家沒有銷燬,或者說是懶得銷燬的。
“這些……都是你搜集到的?”秦耀震驚了,這麼多的案件,每一樁每一件的細節,遠勝王大那個王家大管家,不免讓秦耀懷疑,難不成王大還有所隱瞞?
也不該啊,都坦白到那個地步了,隱瞞沒有任何的意義。
那也就是說,這裡蒐集的證據,都是他黃文一人之力?
黃文蒼白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自黃家覆滅之後,我便苦研斷案之道,你看我送走了五任縣令,自己卻還是安全的活下來了,這全是因為,我表面上,在替他王家辦事,王家很多的善後問題,都是我來處理的!”
一旁的令狐邵瞪大了眼睛:“老黃,沒想到你藏得那麼深,那你這麼做,不是跟他王家無異了?”
黃文冷哼一聲:“王家行事,是我想阻止就能阻止的嘛,起碼由我來善後,我還能確保一些人保有全屍,一部分倖存的人,也被我救了下來,用他王家給的獎勵,悄悄地養活著!”
隨後,黃文又朝秦耀抱拳道:“大人,我所記錄的一應情況,都為屬實,整個晉陽城,可以說,最懂王家的,不是其他兩大家族,也不是畏之如虎的百姓,而是我這個藏著仇恨,替他們王家操勞了十年的外人!”
秦耀再度拿起一卷陳舊案宗,的確,和黃文說的一樣,很多案件的證據細節記錄的不詳細,大多是黃文個人的推斷,可見是黃文將自己放在王家的位置上,猜測他們的行事作風。
這樣的人,竟然在三國全志中,未曾記載!
秦耀瞪大了眼睛,使用出了伯樂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