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虛實哲學論相生,科學文明覆人文
章節報錯
胡林俊子在闡述彙報完大生產和大消費的核心思路後,明確提出探索共產主義的發展路徑問題,明月和眾人都十分好奇,熱情互動並邀請女先生都給大家說一說。
“共產主義這個話題,既是很多人的理想,又是無數人的夢想,祖祖輩輩的人趨之若鶩,但又認識模糊,想必是百年千年後的事情,穿過千年可以看清歷史,遙望百年依然是未知,既然是永恆的話題,何妨在此闡述討論一番,女先生師從國學大師,又兼百家之長,大家也想聽一聽先生的理解”。
胡林謙虛地說道:“既然大家想聽,那就從我個人理解的角度給大家彙報一下,說得不對還請大家多多海涵,我也要跟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學者多學習請教”。
“既然討論共產主義,那麼我們就把這個話題放到一個特定的語境裡來闡述,這個語境就是中國發展所面臨的現狀,未來的共產主義是什麼樣子以及如何實現共產主義,透過分析咱們共同探討哲學、科學、人文和經濟四個領域的形態”。
一一暮靄樓注:筆者班門弄斧,看官若有所思儘可舉杯同飲,若不值一提權當輕鬆路過
“要談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尤其是明月灣和現實世界的問題,就需要回首歷史,尤其是近現代以來的歷史”。
“近代史以來,無數先烈和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經歷了屈辱、覺醒、鬥爭、自強和發展,延續了中華文化血脈,吸收了科學技術,建設了獨特的發展模式,雖然歷經滄桑但凝聚民族意志,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果,這個過程是國家之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過程,是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過程,是開拓創新、改革開放、頑強奮鬥的過程,更是馬克思主義持續中國化的過程”。
“中國人心目中的共產主義,肯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更高階段,那就不可避免地遇到兩個問題,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問題以及在數字文明時代的哲學新形態問題”。
“既然是一家之言,咱們明月灣又是同現實世界虛擬雙生的,有現實世界的人,又有虛擬人,這兩種人連線和交叉形成虛幻世界,那未來的這個哲學既不是辯證唯物的,又不是辯證唯心的,就如同雞生了個蛋、蛋又生了雞一樣,我們不妨給它起個名字,就叫做虛實哲學”。
“現實世界除了地球人以外,是不是就沒有意識了呢?現實世界除了生物以外,是不是就徹底沒有意識了呢?我們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識,到底是我們認知了宇宙還是宇宙本身自洽呢?如果宇宙是無極限、無盡知、無來往的,那就假設宇宙是存在的且能夠被存在所認知,其中之一的證據就是:存在人類,能夠被人類認知到,也許存在未來人,能夠被未來人所認知,也許存在其他智慧體,能夠被智慧體所認知,這也許是一種新的宇宙認知觀念”。
“在認知宇宙觀的基礎上,談論虛實哲學,也就是談論宇宙的意識、認知、虛擬、虛幻、連線這些虛的部分,以及宇宙的物質、運動、變化、時空、能量這些實的部分,更以及虛擬這兩部分的關係,在邏輯上就是集合完備的,一個基本的普遍的關係就是虛實相生”。
“科學認知了現實世界,創造了虛擬世界,現實與虛擬相互共生融合發展”;
“人文迴歸了人類家園,繁衍了虛擬人類,人類在虛實之間迴圈穿梭,共情共生,意識不滅”;
“經濟從現實世界延申到虛擬世界,虛擬世界加速、最佳化、探索了現實世界的可能性,經濟發展虛實共生繁榮”。
“從現實世界看,一切都是現實可理解的;從虛擬世界看,一切都是虛擬可推演的;虛擬就是現實,現實就是虛擬,虛實相生的世界,充滿了虛幻,宇宙萬物都在虛擬和現實之間”。
胡林剛剛講到這裡,臺下就有人大聲說道:“這種虛幻的世界,很容易造成人的精神分裂,實在太可怕了”。
胡林聽到之後,應道:
“這位先生說道很對,世界萬物中人是最脆弱的,人的一生是坎坷的,幸運的,也是極其脆弱的,人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一個人,從科學的角度看機率是極其低的,可謂人身難得:從人文的角度看,人除了生老病死這個自然過程外,最重要的就是共情能力,我們悲天憫人,從善棄惡,發奮圖強,艱苦奮鬥,遵人倫、扶老幼、善自身,這些都是我們心我一體的人生命運,為人難;從經濟的角度,我們要保護環境求發展、講奉獻共克時艱,一生奔波勞動,人與人相處難,人與社會相處難,人與自然相處難”。
“在虛實哲學裡,平衡好科學、人文和經濟,才是人本的要意,才是共產主義的發展特徵。共產主義既要建設發達的經濟文明,又要科學引領,最終要落到人文的復興;共產主義既要發展發達的生產力體系,又要科學與人文的融合發展,最後要落到人的自由發展,集體被剝削,一部分人剝削另外一部分人,少數人被剝削,都不是共產主義”。
臺下又有人高聲提問:“那共產主義到底是什麼樣呢?”。
胡林再次回應繼續說道:
“共產主義的建築結構,按照目前的現狀和可預判的未來來看,大概是三層架構:最上層是規則的制定層,也就是健全完善的法律數字體系;中間層是規則的執行層,也就是法制的數字政府;最下層是規則的限制層,也就是自由誠信的數字市場和數字社會,由自由意志的個體組成”。
胡林緊接著說道:
“可能有人會問,這跟現在的結構有什麼不同麼?大家稍安勿躁,我們細細分析”。
“未來的法律數字體系,一定是公平正義為核心,以應急安全為目標,以監管為輔助的一套規則系統,利用人工智慧窮舉規則消除公平正義的模糊解釋,利用行為資料進行輔助監管,透過預測和推理進行應急安全緊急干預,保護個體自由意志”。
“未來的法制數字政府,一定是規則自動執行的人工智慧體,規則按照民意選舉的個體進行輔助監督,消除地域不同實現服務漫遊,消除層級機構實現垂直管理,法制政府只保留安全應急的人為干預,國家概念和國家機器只在安全應急的時候恢復執行”。
“未來的法制數字市場,一定是生產消費一體化流通市場,側重公共需求進行統一分配管理,市場主體在資本紅綠燈管控規則下進行公平競爭,土地退出資源要素市場的主導地位,進而針對人才和資料進行要素和規則強化,虛實經濟在金融自動化基礎上實現創新驅動模式的線性增長,虛擬經濟以科技創新和人文創新為主要動力,實體經濟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為主要動力”。
“未來的法制數字社會,一定是基層自治和迴歸家庭為主要形態,基層自治按照民主協商的方式進行自動化管理,迴歸家庭按照全面社會保障規則、社會治理規則以及傳統文化道德規範進行社會治理”。
此時,臺下又有些人不斷提問:“這個未免太過於空想了,沒有人領導政府和社會,那不是等於是群龍無首麼?沒有官僚體制,那這個不是散架了麼?我們不堅持黨的領導怎麼行?”。
胡林面對眾人質疑,只得回應說道:“我們當然要堅持黨的領導,而且要長期堅持。雖然共產主義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有一個明確的特徵就是國家機器的消亡,剝削的消亡,在現實世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在明月灣這個虛擬世界裡,眾位都是死去的人了,難道就不能尋求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麼?”。
突然臺下鴉雀無聲起來,剛才提問的人中有一個突然站起來說道:
“胡林先生,我前世在上京長期從事警務工作的領導,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我真的難以想象沒有黨的領導,沒有堅強的政府各級組織領導,您所說的共產主義的社會形態能夠存在麼?社會穩定怎麼辦,老百姓伸張訴求怎麼辦,經濟發展怎麼辦?外交、軍事、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大事能夠順利進行麼?從歷史角度看,中華民族一旦出現諸侯,就會陷入混亂,反而是強集權的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才會繁榮昌盛。這是我的疑問,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的,還請胡林先生多多指教”。
胡林聽完,略微思索了一下,回應道:
“這位先生所考慮的確實是一個深刻的問題,但共產主義的發展又確實是無法逆轉的,隨著數字法律、數字政府、數字市場和數字社會的發展,上層建築在經過資訊化、數字化和智慧化之後,人工直接干預治理確實會減少,尤其是履行政務職責的人要大幅度減少,由於惠民利企的數字化支撐和智慧化支撐,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的監管會逐步消減人工,大家在同等的誠信市場和普惠的公共服務之下,更多的是機遇的選擇和公共服務的選擇,勞動力也由需方市場過度為供方市場,換句話說每個自然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在虛擬世界的明月灣,會率先實現,反而在現實世界會延遲實現,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程序,上層建築不會消亡,但是上層建築會變得更客觀化、數字化和民主決策化,不需要那麼多人來監管和治理,所以政黨的消退也成為必然”。
“當國家和社會處於危難時刻,這種自治的上層建築必然會依靠法律凝聚全民意志,會執行規則相應安全應急和各種為難之局,因為全民都在執行規則,全民在做出更科學地抉擇,不會因為個人或者一個部分人的影響,而造成決策失敗,也不會因為鬆散而造成諸侯局面,從統一規則、統一治理、統一市場、統一社會方面,精英人士已經融入到普通階層,普通階層在規則之下不斷湧現精英,這是規則決定的,也是每個人的義務和權力所決定的,未來的大同意識和覺醒,必然深入人心,這是文明發展到高階階段的特徵”。
明月看大家都很踴躍,內心甚至欣喜,後續又有幾個人向胡林先生提問,也包括十二院其他的幾個院長,大家討論得很深入,有些尖銳的問題也拿出來做了一些溝通,有認可也有質疑,圍繞虛實哲學在科技、經濟、社會、歷史、教育以及人文關懷和文化復興方面進行熱烈的討論和擴充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