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八章 六王爺造車(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幾天,朱楨便將帶來的一萬六千名車伕,分成數百個教學隊,分佈在南陽湖各處。
每個車伕帶六到七個學生,手把手教授他們用凌槍駕馭冰車。
南四湖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駕校。平安被他任命為駕校校長,他將組建一個千人考核團隊,負責對所有教學隊的教學進行考核。這套玩法明軍熟得很,自開國起,他們每年都要被朱老闆考核。
如何制定明確的標準、公平的獎懲……這些平安全都輕車熟路,用不著朱楨操心。
他的注意力放在了造車上。光有駕校還不行,還得有造車廠。
朱楨在南陽湖沿岸設立了足足四十個造車點。讓他從北平帶來的工匠當師傅,山東本地的工匠當學徒,師傅邊做邊教,學徒邊學邊做。
跟朱楨預想的不太一樣,製造冰車確實不難,但製造能載重兩千斤的大冰車,還是有些不容易的。
一般的冰車載重千斤就到頭了,載重增加一倍的冰車,大小差不多也要增加一倍。這不僅需要更多的用料,還會讓冰車更笨重。尤其是滿載以後,別說純木質的冰橇,就是包了獸皮或者鐵皮的冰橇,車伕撐起來都很吃力,根本不適應這樣的長途運輸。
所以製造大冰車時,工匠們會在兩根縱向的木冰橇下,再嵌上兩根細細的鐵條。就像給冰車穿上了冰刀一樣,實際跟冰面接觸的部分只有鐵條而已。
因為鐵條比木頭光滑,也更窄,與冰面的接觸面積更小,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小摩擦。
“兩天後……”朱楨一盤算,皺眉道:“那才生產了六萬輛,還差著好大的缺口呢。”
這年代的工匠雖然不明白此中的道理,但還是摸索出了給大冰車穿上滑冰鞋,使其可以在冰上靈活滑動的巧妙方法。
但不出意外是不可能的。沒兩天,負責管料的吳印就發現料不夠了。
趕緊跑來稟報王爺:“咱們現有的木料最多還能再支撐兩天生產,兩天後就得被迫停工了。”
“沒辦法,兩千斤的大冰車耗材太多了,而且材料要求也高,板材必須得夠尺寸才行,所以好多從魯王府拉來的木頭,解出來的料根本不堪用。”吳印苦著臉道:“王爺,要不咱們少造一點?”
此外,人坐在冰床上時,冰受到比較大的壓力,熔點降低,會在鐵條下融化出薄薄的一層水,起到潤滑作用,進一步減小摩擦,使沉重的冰床可以輕鬆在冰面上飛馳。
不出意外的話,按期完工不成問題。
所以還得木匠、鐵匠齊上陣,齊心協力才能生產出合乎要求的大冰車。
好在冰車這玩意兒終歸結構簡單,以大明工匠的水平,只要掌握了訣竅,製作毫無難度。跟著北平師傅造了幾輛車,山東的工匠們就能出徒了……各處造車點生產速度便與日俱增,從一開始每天兩百輛車,很快就提高到每天四五百輛!
“不行,十萬輛是硬指標,再想想辦法吧。”朱楨卻沉聲道:“向民間徵集合乎規格的木材,實在不行把魯王府拆了吧……”
“那,那怎麼敢呢?沒有皇上的旨意,誰敢拆啊?”吳印嚇了一跳。
“倒也是。”朱楨點點頭道:“那就先想別的法子,實在不行再說。”
“哎。”吳印點頭應聲。心說看來王爺是真敢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