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五章 善後事宜(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一個月,朱楨都留在兗州給老十擦屁股。
一個是把老十抓來的孩子送回家去,這個活看似簡單,實則一點不簡單。
因為周太監他們登記的實在太潦草了。馬三寶找到的那本賬冊上,只寫了哪日在哪個鎮上,收了幾個孩子,然後就沒有其他資訊了……
那些年紀大點的孩子好些,知道自己住哪,爹媽叫啥,總能找到自己家。
可還有一半年紀小的,問啥都說不清楚,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只能讓大人來認領。
但是這麼大的小男孩可是香餑餑,而且官府還發給每個孩子家裡二兩銀子的賠償金,想要渾水摸魚冒領的自然大有人在。
在出現了幾次孩子差點被生人領走的狀況後,朱楨只好改了策略,不讓大人開口,讓孩子來認大人,認出自己爹媽就跟著走,認不出來就不許領走。
這樣一來效率就太慢了,兗州府衙每天從早到晚開認親大會,也就能送走百八十個孩子。
但朱楨堅持慢不要緊,一個都不能錯,他不能讓這些可憐的孩子才出了魔窟,又入地獄。
結果整整用了二十天,才把所有孩子都送回家去。
這時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狀況出現了,還有一百多個家庭沒有找到自己的孩子,跪在衙門口那裡哭泣不止,請求六王爺為他們做主。
朱楨命人徹查此事,還親自提審了周太監,結果不出所料……周太監告訴他,從開始抓孩子上島,到最後差不多一個月時間,好多孩子因為受驚嚇、炎熱、吃壞肚子,或者因為哭鬧被毆打,生病然後死掉了。
孩子死了之後,他們往湖裡一扔就了賬。
連最後的死亡數字,都是朱楨用他們抓的孩子數量,減去營救孩子的數量算出來的。
整整八十三人!
數字出來之後,朱楨整個人都不好了,恨不得將周太監一夥人千刀萬剮了。
但是他已經有言在先,只要他們不再傷害孩子,就既往不咎……身為親王,說話必須要算數。
好在他還承諾過,要把他們調到外省去重新開始,所以朱楨大筆一揮,把他們統統派去了剛剛設立的緬中府。
緬中府在阿瓦城,是目前大明實控的領土最南端。朱楨已經吩咐下去,如果他們死在半道上,就算他們運氣好。
要是他們能活著到達緬中,就把他們再調去九州布政司。要是還活著,就再調回緬中,倒要看看他們能堅持幾個回合……
對於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朱楨決定為他們的孩子在魯王府門口修建一座衣冠冢,名曰‘小兒墳’。
小兒墳上有朱楨以大宗正身份親筆題寫的碑文,詳細記錄了此次事件的經過,嚴厲警告天下宗親,不可虐待百姓,否則天收之、地滅之、國法嚴懲之!
碑文上還有朱楨對所有兗州百姓誠摯的道歉,雖然道歉也改變不了結果了,但至少能平復兗州百姓心中對老朱家的憤恨。
當然最好的道歉依然是賠償,朱楨決定給予所有死難者家屬,以及之前孩子被閹割的幾十戶人家,每戶白銀一百兩的鉅額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