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知人善任(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鬥問過胡班,得知現在的武陵太守是劉度,也就是原先零陵上將邢道榮的主公。
前幾年原武陵太守金旋死後,劉備命劉度前往武陵接任太守之職,這樣可以避免劉度成為零陵的土皇帝,滋生反叛之心。
劉度到了武陵赴任之後,劉備又派了一個叫做樊胄的人前往武陵擔任都尉,掌管兵馬,不讓劉度大權獨攬。
劉度被調走之後,劉備又欽點郝普前往武陵擔任太守,並給他配了一個叫做習珍的都尉,統領武陵城內的兵馬。
劉鬥對於三國的人物不說如數家珍,也是耳熟能詳,再加上他又抽空回屋查閱了一下史書,對零陵、武陵這兩個郡的官員基本掌握了個十之七八。
零陵太守郝普由便宜老爹劉備欽點,擁有出色的政治能力,這些年把零陵治理的風調雨順。
相比於優秀的政治能力,郝普的統兵能力則很一般。
不過劉備給他配了一個很能打的忠義之士擔任統兵都尉,姓習名珍。
在關羽父子麥城殞命之後,習珍寧死不降,據城死守,面對吳將徐盛的攻城,堅守一月有餘,最後箭盡糧絕,自刎殉國,被史書稱之為忠義之士。
劉鬥認為,如果不是關羽戰死,江陵丟失,零陵失去了外援,習珍至少能夠堅持三五個月。
畢竟零陵城裡有三千郡兵,只要關羽還在,江陵還在,零陵的軍心就不會崩潰,就能持續作戰。
徐盛率領三倍之敵,要想破城,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最後徐盛能啃下這塊骨頭,他的一萬吳兵也要付出折損近半的代價。
相比零陵的這對組合,武陵的劉度與樊胄則就不那麼讓人放心了。
武陵太守劉度就是個官場老油條,治理地方還湊合,用兵能力估計還不如一個校尉。
負責統兵的樊胄是個能說會道之人,而且跟潘濬有一定的交情,但卻最終卻被降吳的潘濬率五千人馬斬殺,成功攻克武陵給“大魏吳王”獻上了一份投名狀。
由此可見,樊胄連三流將才都算不上。
潘濬的政治能力還可以,統兵能力最多算是三流,樊胄連他都打不過,又怎麼頂得住越老越妖的丁奉?
武陵一旦丟失,零陵與南郡的聯絡就會被切斷,郝普與習珍將會再次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所以劉鬥認為要想保住零陵,就要設法保住武陵。
既然劉度和樊胄打不過丁奉,那麼換強一個檔次的潘濬去擔任主將,是不是能夠堅持一個月?
當然,因為缺少路引未能跟著張飛、劉鬥一塊進城,被安排在城外候命的鄧艾是個更合適的人選。
即便他現在還年輕,或許統兵能力還在成長中,但對付丁奉也是綽綽有餘。
只不過鄧艾是個布衣之身,就這樣讓他去接管武陵的城防,劉度、樊胄等人肯定不買賬,畢竟劉鬥手裡只有南郡太守印,無權任命同一級別的武陵太守。
但潘濬的身份是荊州治中從事,是荊州的二把手,由他帶著鄧艾去武陵接手防禦,就比較容易讓武陵的文武官員接受。
等著鄧艾混出名堂,立下功勞,再提拔擢升,那就水到渠成了。
這就是劉鬥堅守荊南二郡的計劃,成敗的關鍵就在潘濬身上,只要他願意去武陵擔任太守,那麼丁奉想要破城絕非易事。
“既然孫權能感動他,那老子也可以依樣畫葫蘆,管他腦後有沒有反骨,先利用一次再說。”
一念及此,劉鬥霍然起身,召喚準備出門的司馬昂一聲,“這位大人,鬥隨你一起去探望潘治中。”
“呵呵……敢問公子是?”
司馬昂不敢怠慢,急忙拱手施禮。
張飛這才清了清嗓子,掃視了一圈滿堂文武,高聲道:“你們給俺聽好了,他就是漢中王當年在下邳遺失的嫡長子劉鬥,表字升之。”
“原來是長公子?”
滿堂文武既意外又不意外,因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年輕人長得太像劉備了。
你瞧瞧這一對大耳朵,這眉毛、這眼睛簡直與漢中王七成相似,還有這一雙及膝的雙臂,完全就是年輕了三十歲的劉皇叔。
只不過,大部分沒想到劉鬥竟然是主公的嫡長子,都還以為他是私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