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一生水 神域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間之爭,歸根到底就是神靈之爭,神域之爭。
人間亂象,就是信仰的混亂和迷茫。
信仰所在,神域所在,神靈所及。
各大神域之主非常重視信仰。信仰的純淨和堅定是神域鞏固的源泉。信仰的傳播是神域擴張的唯一方式。
佛教東傳,始於西漢,從最初的寥寥無幾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風光無限。寺廟、僧侶、佛經成了人間的佛家三寶。寺廟恢宏大氣,佛像寶象莊嚴,僧侶慈眉善目,佛經神奇深邃,民眾頂禮膜拜。
佛祖以大神通開闢佛國,希望佛光遍照人間,歸集人間信仰之力,開拓神域。
然而佛教東傳並非一帆風順,梵文佶屈聱牙,翻譯成就不高,交流存在障礙。雖然大隨求菩薩人間化身來到大隋專門從事佛經翻譯工作,但是仍然只翻譯了一小部分經文。
還有東土原本就是大天尊的神域,天尊護佑人間萬年,百姓信仰不斷。同時,大天尊也在西方以另外一個面目點燃信仰。佛教在西方也開始勢微,神域逐漸縮小。
佛祖知道佛法東傳,需要一個契機,需要一個團隊,需要創造條件。
經過慎重考慮,佛祖決定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作為中原的開示佛法,以《大日如來經》作為高原的開示佛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一部經書,從“云何降伏其心”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似電,應作如是觀”,次第修行,四禪八定,從肉眼到佛眼,講述種種神通,能依次修至世間法盡頭,修為大成,如渡劫成功,可到光明彼岸,進入佛國。佛祖已經進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的玄妙境界。
大天尊在擴張神域的同時,不斷提升修為,在尋求“不可見又無處不見”“不在又無處不在”的玄妙境界,在尋求更高的機緣。
大天尊認為佛法和道法可相通,可融合,於是默許佛法在人間傳播。
然而天庭諸仙卻不這麼認為,私下對佛法東傳有牴觸有非議,甚至暗中出手干預。
殊不知大天尊和佛祖已經商議良久,同舟共濟渡過天人大劫。
佛國和天庭聯手,佈局人間之事,結束人間亂象,還有更大的合作。
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時間。
時間是天地法則。而天地法則對映在人間的就是人,準確的說是天地應劫之人。
佛國和天庭都在等待應劫之人成長起來。
軒轅經天曾經演算過很久,發現玄妙不可識,只是隱隱約約覺得冥冥之中自己也已經牽扯進來了。軒轅經天覺得閻立言或許是應劫之人,於是不再多想,一心一意守護著閻立言等人。
光明神國光明之主基督一番演算之後,也決定派出使者前往東土傳教,希望能安然渡過天人大劫。
開皇十一年秋,長安城。
一異族男子從西門入城。
該男子名叫梅誕祖,是光明神國派出的使者,金髮碧眼,高高的鼻樑,一臉聖潔莊嚴,同時神色凝重,手拿黃金劍,儼然是一名美男子。
這黃金劍來歷不凡,是光明神國三大神器之一的命運之劍。此劍可以度量命運,窺見命運走向,同時可以消滅外魔邪道。可見光明神國對光明東傳非常重視。
梅誕祖已經成為了神靈,與天庭真仙成就相當,奉光明之主法旨下凡,前往東土開壇傳教。
天地法則規定,無論神靈脩為多高,在人間只能出神入化。莫管光明神國之主還是大天尊或者佛陀,只要在人間顯聖,神通修為不過出神入化。
因此,無論誰下界,修為也只能是出神入化。
所以,各神域神靈一般不輕易下界,菩薩、金仙、大天使之類一般都是以人間化身下凡,萬一化身墜落,也不影響修行。
但梅誕祖是親自下界,不是化身,就是本尊。
本尊下界有風險,也代表此神靈脩為高超。
梅誕祖從進門那刻起,身邊無風自動,眾人彷彿清晰地看見了一名寶象莊嚴的天使來到了凡間,而且聞到了神奇的香味。
梅誕祖身邊的普通人膜拜之情油然而生,每個人都生出一道朝拜的想法。
隋文帝昨晚睡夢中接到大天尊神諭,知道今天有高人自西方而來,於是親自在城門迎接。
梅誕祖手持黃金劍,昂首挺胸,施展神行術,進入了大隋皇宮。
大隨求菩薩人間化身闍那崛多也在大隋皇宮。韓擒虎、李淵等高手都在。
梅誕祖昂首道“本使奉光明神國之主無量光前來佈道,請大隋皇帝廣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