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山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仲春時節,鄂東山區春意盎然。
在鄂豫交界的崇山峻嶺中,一條雙峰夾峙的土石驛道在衝畈裡流瀉。
這條不寬的山道沿著左邊綿亙的山脈,逶迤延伸,路邊一條清水河,河床離路兩三米高,有些險峻;半河碧水潺緩流淌,倒映著藍天白雲,還有衝畈上黃錦一樣的油菜花和嫩綠的麥苗,白雲藍天、黃花綠葉在水面上輕輕漾動,宛如精美的畫幅。
山道曲曲彎彎,更饒有生氣。
林子裡小鳥躥躍,,啾啾作聲,呼朋引伴;山坡上草色青茂,空氣中花香撩人。映山紅如火如荼,燦爛得如同雲海。
山似碧玉妝,水如明珠嵌!
清明剛過,山如水洗,松樹吐出粉紅的芽條,楓枝綴滿淺白的葉片,青嫩芽條的灌木叢中,一隻色彩斑瀾的麂子引頸瞭望,突然聽到動靜,撒腿狂奔。
驚動麂子的是驛道上匆匆行走的一個人。
這人二十多歲的年紀,中等身材,偏瘦,國字臉,劍眉虎目,眼裡炯炯有神,穿一身佈扣對襟白色單衣,戴一頂半新不舊的黑色禮幅,腳下虎虎生風。
這個年輕的漢子,正是宗濤。
宗濤勇抱鬼子投江,跌落江邊的礁石上。鬼子體重在下方,當時就摔死,而宗濤也被撞成骨折,疼得昏了過去。江潮湧動,捲走宗濤,幸棉衣浮力,沒有沉江。鬼子看到宗濤一動不動隨水漂流,以為死了,打撈起同伴的屍體,匆匆離開。
宗濤隨江潮漂出二里多地,在一處岸邊擱淺,被一個漁夫發現。那漁夫在附近山中隱居,聽到槍炮聲,擔心藏在江汊的船隻被盜,偷偷溜出來,卻發現漂到江邊的宗濤。
宗濤一身軍服,漁夫立即明白就是這些熱血男兒為國浴血奮戰。漁夫恨透了鬼子。這幾天南京城大戰正醋,江面也被鬼子封鎖,漁夫生計無著。
漁夫見宗濤一息尚存,急忙把他揹回家,為宗濤生火取暖,並採草藥為宗濤療傷。
宗濤被漁夫藏在一個山洞裡,送飯送藥,悉心照料,聽宗濤講述打鬼子的經過,更生敬佩,也不時把外界的資訊傳遞給宗濤。
南京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宗濤聽來毛髮皆豎,恨不得再上戰場,與鬼子拚個你死我活。但是沒容他傷痊癒,鬼子卻到處搜查散落的中國軍人。
漁夫為防意外。把宗濤喬裝打扮,送飯送藥也格外小心,終於使宗濤躲過劫難。
宗濤傷得不輕,整整養傷幾個月。傷好後,宗濤再也按捺不住。
南京郊外時有鬼子,宗濤不敢輕易現身,託漁夫打聽部隊的下落,卻驚聞噩耗,他所在的團隊在南京保衛戰中,全部戰死。宗濤無限感慨。
一個月黑之夜,漁夫冒險把宗濤送過江。
宗濤的家在大別山。宗濤好幾年沒回家了,他想先回家,然後轉道武漢,再做一名鐵骨錚錚的軍人。鬼子的暴行,作為炎黃子孫,豈能坐視不理?
沿著長江北岸,宗濤走了快半月。終於進入了大別山區。
這條山道宗濤走過不少次。還有十幾里路,就到了他熟悉的家園。
但是鬼子正沿江而上,企圖攻陷中原,蠶食我大好河山。
宗濤緊攥拳頭:祖國的大好河山,決不容鬼了鐵蹄踐踏!
賞心悅目的無邊風景,卻讓宗濤心頭沉甸甸的。一路行來,鬼子的槍炮聲不絕於耳。大別山鬼子的魔掌雖然還沒伸過來,但宗濤卻嗅到鬼子的氣息。
南京陷落,鬼子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中原重鎮。宗濤從軍九年,對軍事形勢略有探究。大別山,將成為日軍肆虐的重災區!
鄂東山區丘壑縱橫,衝畈如蛛網密佈。走到一個轉彎處,宗濤抬頭掃望。左側綿長的衝畈裡,十幾裡的盡頭橫亙一座山峰。這座山峰陡見突兀,在這片崇山峻嶺中,最為高拔。宗濤認得此山,山名展旗寨,這片山嶺,即為大王山。
展旗寨是大王山的主峰。
望著峻拔的山峰,宗濤微微一笑。父親曾在信裡告訴他,這幾年大王山不太平,有一支土匪隊伍盤踞在展旗寨中,時常出來劫掠,還不時逼民為匪。
隊伍!宗濤眼睛一亮。據宗濤所知,時下為匪者大都因生計無著,或者是官逼民反,無處容身,扯旗造反,不過是劫富濟貧,殺貪官汙吏。前兩年他隨部隊剿滅幾處匪患,審訊過後,其遭際大同小異,並無十分的惡跡,因此大都予以收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