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33
人力車到達伍家院兒門口嘎然而止。伍一拎著兜兒下了車,開了院兒門,兄弟倆進屋。
“大哥回來了。”有著較好面容的表妹扎著圍裙,在外屋忙著午飯。她見伍一回來,熱情的打著招呼。
“表妹你好。”伍一又見表妹。
“姐,把這個炒了。”伍三說:“大嫂拿這麼多菜。”
“媽,您好哇。”伍一問候母親。
母親聽到兒子回來便從沙發上起來。每次見著兒子她心裡總有一股喜悅,還沒等兒子進屋她就迎出去。
儘管母親已經七十多了,但不顯老,白淨的臉龐,花白的頭髮。儘管每齣兒事兒對她的打擊都很大,但是有孝順兒子、媳婦的細心照顧,使母親逐漸遠離那些煩心事兒,更多的是安逸、平靜的生活。為了讓母親安度晚年,伍一、丁贊東想到大舅家的表妹,恰巧又逢心有靈犀之人,表妹、妹夫正要到城裡幹活。年成好的那幾年,表妹全家拼盡所能,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如今表妹的孩子已經成家,兩廂情願的事,總是朝朝既合。表妹、妹夫住在伍一的房屋裡,老媽家中的事由表妹全權打理。
這時,敦粗健壯的妹夫下班回來,“大哥的酒店正忙。”妹夫一邊洗手,一邊和伍一嘮著嗑。
“回來看看老媽,”伍一說:“再和妹妹、妹夫嘮嘮家常。”
“酒店有大嫂就夠了。”表妹敬佩的說。
“大嫂可有經營之道。”伍三插嘴說。
開飯時,伍一給老媽遞上一聽啤酒,又遞給表妹一聽,然後一瓶白酒倒滿三杯,桌上的氣氛頓時升騰起來。
“糧食、作物都進倉了?”伍一問。
“就剩苞米了。”妹夫說。
“種地不向前幾年了吧?”
“不行了,就是年吃年用。”
前些年大舅家,大舅的兒子、姑娘三家承包一百多晌地。玉米多少年都不變的價格,一躍上漲到一元多一斤。又趕上雨水好,每家每戶都是熱火朝天的場面。不但脫了貧,而且還有了積蓄。然而,經過幾年飆升穩定的價格便開始停滯、下滑。加上種子、化肥、農藥、棚膜等過快的漲浮……於是,大舅、兒子、姑娘三家人急時轉項,把灌不上水的田地改作水田。
“這種轉變肯定有風險?”伍一很感興趣,“以前,有鹽鹼地開發稻田,大田改水田能普及開嗎?”
“也得因地制宜。靠天(灌不上水)吃飯的地,年頭再不好,既然種上了也是顆粒不收。”
“稻田和大田比能咋樣?”
“旱澇保收。”
“還是成功的啊。”
“現在光靠種地不行,地都留給在家的人,能出來的都出來打工。”妹夫放下酒杯。
“村幹部怎麼樣?為農民辦事嗎?”伍一問。
“大多數應該好,但我們村兒不行。”妹夫說到這兒,有些憤憤不平。
“一個村如果沒有一個好帶頭人,農民就遭殃了。”伍一說。
“可不是咋的。”表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