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28
美化城市的花草樹木無精打采的捲縮著葉子,為了躲避炎熱,街上的人不得不加快腳步。伍一一邊走,一邊反手拽著粘在後背上的短衫。他正趕往錢勇的單位,商定知青下鄉週年的活動並完成吳丹的遺願。
春節大夥相聚的時候,吳丹深情的說:“今年是我們下鄉三十二週年。憶青蔥歲月,尋芳華年代。”她接著說,把居住在外的戰友請回來,實現知青戰友的大團聚。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春三月歲尾,吳丹被突如其來的病魔奪去了生命,同時也把她的追求、嚮往、所思所想和她一起躍往了冥國。可是,戰友在告慰吳丹的時候,不斷在完成她的設想。
伍一來到錢局長帶有套間的辦公室。“老大,”錢勇見伍一進來,起身說:“打個電話,什麼事情都解決了。”
他離開辦公桌和伍一坐到沙發上。這時,進來一位漂亮的女士給他們沏茶倒水,隨後便輕盈地走出辦公室。“現在都這麼高的待遇了?”伍一笑著問。錢勇卻笑而未答。他拿出兩盒茶葉遞給了伍一。
“謝謝!”
“謝啥呀。”
伍一和錢勇一邊喝茶,一邊談著歡慶的事宜。
每逢紀念日這天,無論怎麼忙或者出差兒在外也要趕回來。每個紀念日儘管與家在外的戰友互動,同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況且,這個年令段的人都己功成名就,特別是旅居在外的戰友。”伍一深有感觸的說。
“我理解你的心情。”錢勇發自內心的感慨。
錢勇突然站起來,像是想起了什麼,“你讓持乾過來,然後給禹維打電話。”
伍一聽著錢勇的話,心裡一直在嘀咕,本想和錢勇商量後讓他撥給禹維……伍一想到了一諾解千“仇”,這個說法對禹維來說或許也是如此吧?於是,伍一拿起沙發上的電話。“你好,是持乾局長。”
“你好,”持乾在電話裡,“老大,不能這麼叫。”
他們都笑了。持乾接著說:“你在錢勇那兒?”
“是的,你過來吧。”
錢勇離開靠了很久的辦公桌,對伍一說:“你現在就給禹維打電話。”
“好。”伍一感激的說。
這時,一個敦粗個兒,憨厚誠實的人敲門進來。伍一和持乾打過招呼並向他說明了情況。
當禹維聽到伍一親切乾脆的聲音喊出了“老大”,他哽咽著,“我要回家。”
伍一放下電話,但手仍在顫抖。為了掩飾激動的情緒,他翕動著嘴唇,沒有馬上說話。
“一切都好。”持乾打破了沉寂。
“其實,我倆壓根兒就沒有什麼。”伍一平靜的說。
“當然不是你的事兒。當年他的做法,使全體戰友都不能理解。”
終於迎來了這一天。上午十一時,從全國各地匯聚在進入江城火車上的戰友,即將回到生養他們的故鄉。當火車緩緩駛入江城站時,車上戰友的心臟有了又一次的“怦”動。於是,他們將手按在胸前。
集體戶成員同炕共眠,一個鍋掄馬勺。苦,大夥一起扛著。樂,大夥的心裡美滋滋的。誰兒有個感冒發燒,大夥幫著尋醫問藥。在地裡幹活誰兒落兒後了,大夥過來幫忙。紮根農村幹革命的熱情和初衷始終在他們心中燃燒。造就出伍一(公社文化站)、丁贊東(大隊團書記,婦女主任)、錢勇(大隊民兵連長)、持乾(生產隊長)等一批有能耐,有實力的年輕人。
如今,知天命的戰友再聚首,車上車下的人又有誰兒能放得下難以忘卻的崢嶸歲月。因此,欣然怦跳的心臟是他們真情實感的體現。當他們在站臺上握手寒暄時,他們的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
車在江城賓館停下,他們和迎候的戰友熱情的拉手、擁抱,步調一致的走進了賓館。
客房整潔明亮,三面衣櫃、真皮淡花沙發。中間擺放著茶桌,上面糖果、瓜子、沏好的茶。貫穿客房裡的喜悅和真情實意,使他們又找回了當年的自己。說著、嘮著、開心的時刻,旅居在外的戰友突然問道:“吳丹呢?”
然而,熱情喧囂的場面被突如其來的問話驚得鴉雀無聲。靜默之時,大夥把目光聚到伍一身上。伍一站起來,說道:“她今年春天走了。”接著,伍一提議向吳丹默哀。哀畢後,他讓大家坐下,但誰也沒有坐。
“春節戰友相聚的時候,她說今年一定要把十六位戰友聚齊,因為我們都這把年紀了,下鄉已經三十二年了。她感觸很深,迫切戰友的相聚。她要寫詩祝福,她要給大家獻上真心。”說到這兒伍一的情緒已經平穩下來,他掏出吳丹的詩,讀道:
“崢嶸歲月五十載,又踏青野回鄉來。三十二年還故國,霧雨雲散豔陽開。”
“好詩。”伍一的話音一落,一位戰友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是的,曾經的熱血青年,又回到生活、學習、戰鬥過的廣闊天地。是在生產隊的院落裡?還是在無垠的田野上?還是在玉米、高粱的地頭兒?還是在集體戶的院落中?還是在遮風避雨,抵禦嚴寒,冬暖夏涼的寢室裡?肺腑的誓言,真情的感悟。只有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才會有人生的飽滿與充實;才會有閱歷和生活的積累;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是的,”伍一說:“她正微笑著、看著我們在相聚,活著的人要珍惜自己。明天我們去祭拜吳丹。”
正是:逝者安息,生者始存安好。
圓桌旁擺著十六把椅子,桌上放滿十六套碗、筷、酒杯,十六道菜已經備好。“菜齊了,請您慢用。”服務員關上門,在門口恭候。
開飯了,伍一將吳丹杯裡的酒灑到地上。接著大夥用手指蘸著杯中的酒……這時,每個人端起杯和吳丹共享玉液瓊漿。就此,知青戰友開啟了三十二年未盡的話語,未了的情懷。
從旅居在外奮鬥的艱辛,到家鄉戰友的聚集;從人們的生活,到自己的工作;從和諧的家庭,到孩子的成長;從除草割地,到莊稼上垛打場兒;從人文歷史,到淵源流長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