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動聽的鑼鼓敲起來;悅耳的嗩吶唱起來。整裝待發的青年人,胸前戴著大紅花,滿面春風的站在插滿紅旗的車廂裡。廂板上掛著紅色標語,車頭紅花朵朵。送親友的人,不斷向孩子們揮手。車上的青年人高呼,“再見了父母、親人,再見!”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車隊,跟隨閃過的片片綠洲,風馳電掣的行駛在遼闊的原野上。

車上,知青領隊給青年人講述知青的趣聞軼事,講當年熱烈而難忘的場面。時不時傳出動人的歌聲,美如畫的大自然,傾聽著人們的歡歌笑語……

在歡呼聲中,知青車隊駛進前進公社。歡迎的公社幹部、大隊書記、主任、生產隊長、知青代表到車上搬行李卸箱櫃。一切就緒後,公社書記簡短的致辭,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接著,知青辦主任宣佈知青名單。其中兩名男戶員,一名女戶員,落戶前程大隊第一生產隊。

此次簡截的迎接儀式是從前幾屆繁瑣的儀式中總結而來。以前把知青請到禮堂,大家循規蹈矩的坐在那兒開歡迎會。領導講話,各界人士的發言,知青代表的表態。知青們無可奈何的再次拿起自己的物品。這一進一出,原本充滿熱情、好奇的青年人,瞬間被一盆冷水澆了個透心涼。於是,公社廣泛徵求知青等各方面的意見,才有了今天的場面。

所有的知識青年都“名花有主”。大夥一起把他們的物品裝上車。

昂頭靜候的棗紅馬,腦門兒上帶著紅花,脖子上掛著鈴鐺,馬鞍子、褡腰上飄著五顏六色的綵帶。“嘚、嘚……”迎接青年的馬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

丁贊東把新奇與想象藏在心裡,她十分安靜的坐在車上,不錯眼珠的看著綠油油的莊稼。當她知道英俊帥氣的伍一就在眼前時,她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時一股強烈的思念使她有些躁動。

車上的王書記講著大隊的發展史,介紹著生產隊的狀況。集體戶在的隊是全大隊收入最高的生產隊。“哪天也沒有掉下三塊錢,並且是按每天十分計算。咱們的整勞力每天掙十二分。”王書記接著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使我們認識到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使我們懂得責任與擔當。”他信心百倍的說:“貧下中農、知識青年是一家親。讓我們挽手並肩共同治理好、管理好農村。”這位農民打扮的書記說起話來和藹可親。“現在農村生活好了,幾乎家家都殺年豬,我們家給你們留的鹹肉己經拿到戶裡,還有一瓶白酒,隊長也拿了酒。”

王書記坐在車後頭,兩條腿垂到下面,時不時還前後蕩著。

“隊裡也送上禮物,”隊長說:“一盤豆腐,一盆黃豆芽。”

“隊長,這豆芽是?”老戶員不解的問。

“我讓豆腐坊生的。”

“隊長處處為我們著想,”伍一欣喜的說:“並且時間掐得這麼準。”

隊長抿嘴笑了。

伍一深情的說:“隊長知道我們沒有菜,專門成立了豆腐坊,時常還讓家裡人給我們送米(小米、黃米)、送菜。”

“能評上先進集體戶,首先要和生產隊、社員搞好關係。”王書記接著說:“當然和你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你們是茁壯成長的花朵,農村、農民是綠葉。”

“貧下中農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伍一說道。

“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是青年人的未來和希望。”王書記深情的說:“咱們戶的丁同志,可以到單位上班,但她執意來到農村插隊落戶,這種精神是值得稱讚的。”

“你好書記、隊長。”靜靜聽著人們說話的丁贊東,聽到王書記說到自己,馬上轉過身向坐在後頭的書記、隊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