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弘在觀星臺無事可做,每天在長安城裡閒逛,熟悉環境。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長安就被選為首都,那時稱為鎬京。接下來的秦朝、兩漢、西晉以及東晉時期的趙國,都把長安作為都城。經過這麼多朝代的經營,等到沐弘站在城裡,他看到的是一個佔地面積三十六平方公里,居民達五十萬以上的國都,在總人口數量只有幾千萬的華夏大地上,是當之無愧的大都市。

首先讓他驚歎的是城市的道路建設。長安城有八條主幹道,寬闊筆直,每條街的寬度都在五十米以上,相當於兩條雙向八車道並列。主幹道上兩條排水溝將大道分為平行的三條道路,路邊種植著行道樹。中間的道路有二十米寬,兩側的道路相對狹窄。

走在這樣寬敞的大街上,沐弘只覺心曠神怡,心想不愧是長安,馬路都這麼氣派。很快,他就發現問題:兩側的道路上人來車往,偶而出現擁堵,而中間寬闊的路面上卻是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他看到有個老翁在行道樹下歇腳,上前施禮詢問。

老翁瞅了他一眼,問道:“小哥是外地人吧?”

“是啊,才來沒兩天。”

“天王打下燕國,長安城裡的流民就多了起來。”老翁嘿嘿一笑,眯眼望著前方。

沐弘等了一會兒,不見他回答,心裡暗罵:“NND,瞧不起外地人。”只能再行個禮,懇求道:“請老丈賜教。”

“看你態度好,我就教你一招。”老翁說,“中間的道路名叫御道,專供天王行走,其他人等,不論貴賤,只能走兩邊的道。”

“天王一個人要走那麼寬的路?”沐弘驚歎,“況且他平時不常出來,好好的大路不能使用,豈不是浪費資源。”

“你有種就上去走兩步,保管校尉分分鐘把你逮了去,送京兆尹府治罪。”

“我不敢。”

“長安是天王腳下,法令嚴謹,我看你年紀輕輕,眉目清秀,糊里糊塗就犯了法送了命,多不值當。快快出城,到流民安置地去吧。”老翁勸告。

沐弘謝過老翁,繼續閒逛。長安人優越感強,長安居住不容易,他要在這裡生活,當個新長安人,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和鄴城不同,長安的皇宮位於城南,佔據了城市三分之二的面積。西南面的未央宮,又稱紫宮,規模最大。殿宇巍峨,宮室密集,是天王辦公居住的主要場所。未央宮東面是長樂宮,北面還有桂宮和北宮。

平民百姓的居住地分佈在城北,劃分為一百多個“裡坊”,就是居民小區。最大的兩個商貿集市:東市以商業貿易為主,是批發零售中心,西市則集中了各種手工業作坊。

市場裡商賈雲集,貨品豐盛。沐弘逛了兩天,思量著把如何把鄴城的成功經驗運用到長安來,再創餐飲奇蹟。想來想去,毫無頭緒。當時他只是出錢動嘴皮子,具體實施都由路平和他的團隊完成。如今他沒錢沒人手,背後也沒有人支援,過去的成功難以複製。

“不著急。”他安慰自己,“鄴城開局是個奴隸,只用了半年時間就腰纏萬貫,平步青雲。如今在長安從小官做起,比當初強多了。慢慢來,等待時機。”

傍晚回去,他到蠻夷邸繞了一圈,慕容皇族的居所外仍是重兵把守,不許閒人靠近。天王的旨意未出,這些人的命運尚不可知。

沐弘走遍長安的大街小巷,足跡延伸到城外。因城裡居住空間有限,大量的居民住在郊外,但治安和居住環境遠不及城裡。遷徙過來的慕容鮮卑也有一片專屬居住區。他特地過去看了看,到處搭建著低矮的棚戶,垃圾遍地,一副貧民窟的景象。

那天他從城外回到觀星臺已是黃昏,阿寬看到他,忙叫他去見張孟。

“太史令找不到大人,發了好幾通脾氣。”

“他找我幹什麼?”沐弘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