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人,她都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在後頭小小的幫助了一把。

開廠子的開廠子,開公司的開公司。

就連寧老太她也考慮過要不要為她做點什麼。

她們談過心,明老太只是笑眯眯的說,只要兒孫好,她就好,用不著管她這個老太婆。

寧知歡也知道寧老太累了,該歇息了。

所以她沒有強求,只是在心裡打定主意要讓寧家所有人都得償所願,要好好照顧寧老太讓她安享晚年。

唯有寧慶華。

他好似無慾無求。

沒有自己的社交沒有自己的圈子,沒有自己的朋友也沒有自己的愛好。

只是上班下班和木頭接觸。

所以這個問題,寧知歡想問好久了。

寧慶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我們歡寶怎麼突然想起來問這個問題啊?”

寧知歡神采奕奕,隨便胡謅了一個藉口。

“因為想參考一下,自己以後到底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好,還是合適的事情好。”

寧慶華點了點頭,並沒有覺得自家女兒現在說這個問題是否是為時尚早。

相反,他覺得自家女兒很有前瞻性。

所以這一次,他沒有迴避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選擇也有不同的路。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的。”

寧慶華講起道理的時候,整個人好像在發光。

寧知歡點頭,承認他說的對,也在等他的後文。

寧慶華走了幾步之後,這才說道:“我做木瓜哦你好,其實談不上喜歡或者討厭。一開始是覺得木工能夠掙錢,還能給家裡省錢,後來看著僱主喜歡我做出來的東西,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寧慶華的思緒飄得很遠,整個人陷入了回憶,彷彿回到了第一次做出客人定製的桌子,他經過改良之後客人十分喜歡的樣子。

那個時候,他心裡滿是自豪感和驕傲,藏不住的。

寧知歡問道:“那你的夢想呢?”

還以為寧慶華會說一些體面話糊弄過去。

倒不是說他在糊弄自己或者說糊弄自己提的問題。

是當人們面對這些可深可淺的問題的時候總喜歡把問題想的簡單,把話說的漂亮,這成為了一種習慣。

寧慶華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他說:“我的夢想啊……只希望家裡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小輩們都能健康長大,都考上好的大學,你們過得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寧慶華的最後一句話和寧老太對她說的某一句話重合起來。

誰說他們母子兩個不像的?

從前寧慶華小的時候,總有人說他不像寧老太不是寧老太親身的。

因為他的兩個哥哥或多或少都有些脾氣,唯有他隨時隨地都是一副溫潤儒雅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寧紅的媽媽去了大城市當了別人二奶還是能夠看上寧慶華的原因。

在寧知歡看來,其實寧慶華到是和寧老太最像的。

兩個人在最放鬆的狀態都有這同樣善意的期許。

她也放下了要做點什麼的心思。

對於寧慶華來說,現在就很好,他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