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無名道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奉聖州知府。
楊戕此刻正坐在府衙的正堂,原本坐在這個椅子上的,是這奉聖州的知州大人文匡。不過如今這位文大人,卻是站在了堂中,雖然沒有帶上刑具,但是已經儼然成為了階下囚。
楊戕看了看這個一身書生氣的文匡,平靜道:“文大人,多餘的話在下就不多說了。且問你一句,你是否歸降庸王。若是你答應,日後這奉聖州,仍然是你來坐這知府的位置。”
文匡一身傲骨,用眼角的餘光瞟了瞟楊戕,不以為然道:“為何要讓老夫歸降庸王?老夫一生,精忠報國,只效忠朝廷,效忠皇上。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庸王只是一方的王爺,憑什麼要讓老夫歸降於他呢?”
一旁的段瑞忍不住插口道:“這天下理當是有德之人來坐。庸王乃是有德有志之士,日後自然能坐得這天下大位,趙言德無能之輩,自然應該拱手讓賢。文大人,你本是有識之士,如何不能看清楚形勢呢?”
“住口!”
文匡高聲道,“大膽逆臣,竟然敢直呼天子名號。虧你還是讀書人,竟然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段瑞正要還口,卻聽楊戕冷冷道:“若是文匡你執意如此,我就將你家人盡數殺死,而且是在你面前。”
文匡果真是一代腐儒,仍然頑固道:“縱然你滅了我文匡道九族,我也不會做這不忠之人。”
楊戕嘲諷道:“你以為你文匡真是什麼好人、好官麼?若非是現在庸王不想背上殺忠良的名號,我早就讓人一刀殺了你。想你在這奉聖州為官已經多年,但是可曾真的做出了幾件讓百姓拍手稱道的事情麼?這樣吧,在下忽然有一個好主意。我們就將你推在這府衙門口,讓你親眼見識一下,看看這奉聖州的百姓是如何評價你的。若是肯有人冒死為你求情,我就不再為難你。”
說完,楊戕就令人將文匡推出了府衙。
文匡一邊被人向外推,一邊向楊戕道:“我文匡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自然是受到百姓愛戴的!”
見文匡被推了出去,段瑞忍不住問道:“楊將軍,要是肯有人為他求情的話,你果真是放他一走了之麼?”
楊戕並未回答,而是反問段瑞:“你也是讀書人。你認為會有人稱讚這文匡麼?”
段瑞搖頭道:“如今朝廷如此,天下人也是如此。文匡不過是生活在幻想中的人罷了,只怕這奉聖州的百姓並不會對他評價太高吧,畢竟我看無論百姓還是商人,過得都是異常的清苦。”
楊戕道:“既然今日橫豎無事,我們就出去看看如何。”
文匡此刻被人推到了府衙外面,但是仍然是一副傲然的模樣,保持這一副文人的傲骨,堅決不肯低頭。
但是,文匡的信心和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首先是一個商人走了過來。文匡認得此人,面前這個正是城東絲綢鋪的陳員外,是個按時納稅的好人,平日裡家中的妻妾也都時常去照顧他都生意。
那陳員外一見文匡落得如此下場,一改往日奉承的面目,挖苦道:“這不是知州大人麼?怎麼今日虎落平陽了呢。哎,這可真是那什麼因果迴圈,善惡報應啊。”
文匡一聽對方話不對,出言道:“陳員外,你怎麼如此說話,莫非我文匡虧待了你麼?”
陳員外冷笑道:“文大人,不怕你笑話,只怕這整條街的商戶,就沒有一個人當你是個清官的。如今朝廷稅重,我們做生意是千難萬難,可就想有法子能減免點苛捐雜稅,好來養家餬口,可是你文大人向來太清廉了,我們如何收買你,你都不買賬。如今我們交了重稅,能保本已經算不錯了。更何況,你那老婆和兩個姨太太,買我都綢緞,可是從來沒有花個一兩銀子的。文大人,你可真是太清廉了。”
文匡仍然高聲道:“朝廷稅收,人人平等,你身為商人,自然要繳納稅金!至於本人的妻室,我會讓她們付清你的銀兩的。”
陳員外邊走邊說道:“算了,死到臨頭了,你還在本員外面前裝什麼清官呢?貪官就是貪官,這一朝廷的貪官,多你一個也不算多……”
文匡罵道:“商人重利,果真如此啊!奸商,奸商!”
而後,文匡見面前路人頗多,但是卻無一人來詢問自己,於是他的信心終於有點動搖了。這時候,他又看見了一個賣米的老漢,於是他連忙道:“老漢,你等一等!”
那老漢一見文匡,連忙道:“文大人那,我……我一會再去向官差交稅。”
文匡嘆道:“老漢,我今日不是問你交稅的事情。如今我已經成了別人的階下囚,只是死到臨頭,想知道我為官的這幾年,究竟口碑如何?你也看到了,如今我已經不是什麼大人了,你可以直說了。”
那老漢放下了手中的米袋,說道:“既然你這麼說了,那我也就直說了。這些年來,我們百姓過的是啥日子,你知道麼?就說這買米吧,我幾乎天天都要躲著官差,否則一交稅,我這半袋米就沒有了。這樣的日子,你說讓我們怎麼過呢?我們百姓都知道你文大人大公無私,但是我們百姓是要過日子的,我們不是靠朝廷,靠的是你們這些父母官。如今,我們日子越過越苦了,朝廷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不過現在這日子過不了,你們當官的再清廉,那又有什麼用?”
“這……”
文匡一時詞窮,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那老漢重新背起自己的大米,自嘲道:“當官,究竟是當朝廷當官,還是當百姓的官哦。走了,賣米去了。”
文匡沉思了片刻,終於低下了頭,長嘆道:“天啊,莫非這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那!想我文匡為官多年,竟然如此糊塗,尚不能為朝廷分憂,下不能體察民情,唉,這真是……”
想到此處,文匡真是悔恨不已,他本以為可以憑藉他畢生所學的“聖人之言”、“經綸之說”來為國為民,但是到頭來才發現,這些不過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這時候,楊戕從衙門裡面走了出來,對文匡道:“文大人,不知可有人為你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