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以攻代守(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二章物是人非
“楊兄。”
回到府中,庸王遣走其它人,這才試探地問道,“剛才你隊伍中的一個小角『色』就將盧遠給一刀殺了,這……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楊戕心知庸王是想探聽出談訓練人的方法,便若不經意的說道:“盧遠這類人,不過是談生怕死又貪圖富貴之人,功夫能高到哪裡去呢?他若是不那麼怕死,就不會死在別人手中了,再不濟也能拼個兩敗俱傷的局面。而如今我帶回來的那些人,都是悍不畏死的人,盧遠死在他們手中,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庸王嘆道:“楊兄你一別三年,想不到行事已經變得如此高深了。我領軍多年,也不知道如何能讓軍隊變成不怕死、不知道後退的鐵軍,想不到楊兄竟然知曉這訓練之法。實在……實在讓本王羨慕那。”
楊戕並不怕庸王為難,乾脆道:“這訓練之法乃是異常的兇險複雜,恕在下不便透『露』。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無論我的這些人馬如何厲害,也都是你將來爭奪天下的籌碼。你應該知道,我的目的是報仇,跟你並無衝突。”
庸王尷尬地陪笑道:“那是那是。翌日殺進京城的時候,你要殺誰便殺誰。你報仇,我奪取天下,我們目的不同,但是卻恰好在一條路上。只是,若是你能將你的訓練方法用於玄甲軍的話,那我們豈非就能很快地擁有一支無敵鐵軍麼?”
楊戕冷冷道:“事情豈能如你想象道那般簡單。即使我告訴你,只怕你也無法用在訓練上的。這訓練的方法要擇人而行,將被選擇之人的頭顱砍開,做一些改造,不僅要徹底激發他們的潛能,喪失掉人『性』,而且還要讓他們視死如歸,永遠不會違抗命令。”
“砍開頭顱?”
庸王乾笑了兩聲,道:“楊兄莫非是說小來著。這人的頭顱一開,那豈還能活命呢?”
楊戕道:“事實便是如此,若是庸王你不信的話,那我也是無法。”
庸王見楊戕如此堅決,便岔開話題道:“哪裡的話,我怎麼會不相信楊兄你呢?這次你回來,讓我安心了不少,現在我們玄甲軍的數量不過在再六萬之眾,即使加緊擴建,也很難達到十萬之數,所用真要抵擋朝廷的百萬大軍,那是想也別想。”
楊戕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既然如此,為何庸王你不加緊任人唯賢。若是任憑盧遠這樣道庸人留在軍中,玄甲軍實在是難以有所作為。現下已經是非常時期,那就得任用非常之人,若是庸王你不能恢復昔日霸氣,這大好江山,只怕就只能落入別人之手了。”
“楊兄的話,我何嘗不知。”
庸王嘆道,“只是目前我們的形勢並不被人看好,很多人都向趙言德投誠了,還有一些有見識的人,卻都還是處於觀望之中。要想任人唯賢,那也得也良材可用啊。”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來一次以攻代守了。”
楊戕道,“如今趙言德大局未定,還無法將朝廷的軍權完全掌控在他手中,而我又一路奪取了不少道兵符,延緩了他們出兵攻打我們的時間。所以,不妨等他們陣腳未穩的時候,儘量擴大我們的勢力範圍,那時候地光人多,自然也就容易籌建軍隊了。”
庸王點頭道:“這話不錯。不過一來我們只有六萬人數,若是攻打不下臨近的城池,只怕反而會被別人所乘,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並且,現在形勢不太明朗,若是我們率先拿周圍的城池開刀,只怕會落下一個‘謀反’的罪名,那時候趙言德正好可用名正言順的出兵討伐我們。”
楊戕道:“難道你不攻打附近的城池,就不會落下謀反的罪名麼?只怕未必吧。既然橫豎都要揹負謀反之名,倒不如率先幹上一場,既然要成就大業,哪裡還管得了別人去說些什麼。更何況日後你得了天下,史書上如何記載,還不是你說了算。再者,只要我們出兵,就必定是全勝之局,本人將親為先鋒,大開殺戮。”
庸王沉思了片刻,忽然起身對屋外道:“好!讓軍中將領一個時辰後都到議事廳中等我,凡是晚到、不到之人,一律軍法處置。”
很快眾人就已經齊聚再議事廳中。
眾將彼此對望,心中甚是疑『惑』。他們都在忙於修築防禦工事,訓練士兵,不知道庸王為何如此火速召集他們到此。
庸王見眾將都已經到齊,便朗聲說道:“今日召集眾將到此,乃是商討一下攻城大事。目前我們被困再這大同府一帶,雖然背後有長城依託,也有不少的良田可供補給。但是,區區一個城池,終究無法抵擋朝廷都數十萬大軍,更無糧草和兵員可以補充。所以,不如趁朝廷軍隊到來之前,搶先攻下幾城,以作日後我們對抗趙言德都根基。”
“庸王,此事萬萬不可!”
段瑞急道,“眼下都是收買人心的時候。就連趙言德也不的考慮天下百姓的看法,而不敢明目張膽的拿各個王爺開刀。雖然趙言德已經掌控了朝廷,但是很多有志之士仍然在觀望之中,若是庸王你執意要攻打周圍城池的話,只怕會寒了有志之士的心。……”
“住口!”
庸王震怒道,“本王心意已決。今日召集各位前來,並非是商討攻打還是不攻打的問題,而是商議攻打哪個城,如何進攻。”
眾人還是首次看見庸王如此震怒,本來都要上前諫言的,現在都識趣都閉上嘴了。
其實,不用庸王提醒,所有人都知道攻打的目標是什麼。
大同府沿秦幹河而下,路經奉聖州,然後一直過折津府,再長驅入東海。所以若是能將這一大片連起來的話,那就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庸王明白眾將的想法,便也不再廢話,指這桌子上的地圖說道:“奉聖州。目前由其知州是文匡,他是一屆腐儒,不提也罷。守城將軍是李皓,統管三萬守軍,此人熟悉兵法,曾經與我並肩作戰過,算得上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不知道各位可有何破城良方?”
段瑞不愧是書生出生,先前雖然遭遇訓斥,仍然堅持道:“庸王。攻城在於兵源,既然對手是熟悉兵法之人,要想輕易賺得此城,只怕是不太可能的,唯有聚集重兵攻城。只是目前奉聖州的守軍共有三萬,雖然無法跟玄甲軍抗衡,但是也是訓練精良之輩,按照攻城守城兵力三倍比數來看,除非我們傾巢而動,否則根本無法攻下此城!”
“傾巢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