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魚樓城外(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時雨、湘兒告別後,姜凝又換上了那副雷厲風行的神色,因為前線事務緊急,所以姜凝帶著樓外樓的人徑直返回。
除此之外,樓外樓和星月神教其實也一直都在盯著東海城的動靜。
離開東海城後不久,山路邊上的一處新亭中,兩個中年漢子坐在其中,似乎正在等著姜凝幾人。
兩人身份倒也不難確認,單從他們穿的衣服便能看出,他們來自星月神教。
新亭中的兩個漢子見到遠來之人後也立刻起身迎接,姜凝等人則在新亭外不遠處停了下來。
見狀,那兩個漢子急忙上前自我介紹道:「在下孔令初,我身邊這位叫馬郎,我二人都來自星月神教。」
兩人說話間,姜凝等人下了馬。
因為對方身份沒問題,所以姜凝便直接問道:「孔前輩、馬前輩,此來可是有什麼重要訊息?」
名叫孔令初的漢子聞言回道:「不瞞姜小姐說,聖女派我們二人提前來告知姜小姐東海城有變,急需安排人手處理。」
姜凝是才從城中離開,因此聽到孔令初的話後不免問道:「城內難道有什麼緊急情況?」
孔令初道:「姜小姐有所不知,齊州高氏和清河崔氏千方百計想要一統東海城所有江湖勢力為後續做準備。為此,崔氏大公子崔明朗和高氏公子高言都在前不久帶人秘密抵達了東海城。如今城內一部分家族在高氏和崔氏的威逼利誘之下不得不加入了他們的陣營,這其中還有東海城的常家,在城內影響不小。不過還是很大一部分家族依舊在隔岸觀望,沒有著急站邊。尤其是在觀望隋家和周家的態度,這三家都是東海城新貴。如今隋家和周家似乎無意與兩大家族為伍,崔明朗和高言的到來其實是要解決掉這個隱患的。」
孔令初如此解釋,一切便也就明朗了。
姜凝隨即問道:「兩大家族難道是預料到自己的結局了嗎?如今戰事吃緊,他們再分這麼大的心思去解決東海城的問題可不是個明治的決定。」
孔令初和馬郎兩人顯然是知道不少內部訊息的,因此姜凝說完,孔令初接過話便解釋道:「崔氏和高氏如今最大的依仗是關風郡郡尉侯景。當下侯景率兵兩萬駐紮在陳臺,算是最前線。往北的滄南有高氏的一萬人馬駐守,往南的濮舟則是清河崔氏負責。除了這三地駐紮有大量軍隊外,周遭小縣城也多少有千百人駐守。侯景以如此連鎖牢陣硬生生將朝廷大軍攔了下來。但這般局面不會持續太久,他們也清楚。如今之所以還能堅守一來是侯景的本事二來也得益於南梁琅玡王氏的支援,這般困獸之鬥,總是要提前給自己找退路的。」
單憑孔令初的這番話就證明他二人在星月神教中的地位不低。
對於這般局勢,姜凝之前也猜測到一些,只不過這些具體事由她並沒能調查到。而如今得了訊息,自然是要阻攔的。
即使東海城的江湖勢力對整個局面造不成太大影響,但如今大魏北地、東部皆有亂局,儘快平定東部是重中之重。
在這一次剿滅兩大家族的戰事中,樓外樓與星月神教算是盟友,所以這般資訊互動時而有之。
孔令初說完,姜凝也便知道後續該如何安排,不過她還有一問,隨即問了出來。
姜凝緩緩問道:「兩位前輩,你們星月神教的人何時就位?」
這一次是那名叫馬郎的漢子開的口,他緩緩道:「姜小姐無需擔心,我們的人已經在今日早間分批入了城,往後還會有人來。兩大家族在東海城佈局良多,若是想一舉剷除,需要不小的功夫,我們兩家亟需同心協力。」
姜凝聞言不免有些疑惑,因為今日高氏和崔氏就要動手了,他們難道還不知道?
姜凝於是又
道:「兩位前輩難道不知今日城裡闖三關一事?」
兩人遠道而來,且本就對東海城的風俗不熟悉,所以當下聽了姜凝的話不免面面相覷,不知其所云。
馬郎隨即問道:「敢問姜小姐何為闖三關?」
姜凝這才意識到,對於此事星月神教還不知道。
姜凝道:「闖三關是東海城一種特有的習俗,習武之人若是想在城中開館立派那便要闖了三關得到大家的認可。這一次闖關之人名叫沈清左,打的是當年東海沈家的名號,不過據我所知此人應當是兩大家族安排的人。依照前輩所言,兩大家族一定是想透過此次闖三關順手解決掉周家和隋家這兩個絆腳石,如此其餘觀望的小家族必定不敢再見風使舵了。」
孔令初和馬郎聞聽此不免有些震驚,他們得到訊息後的第一時間就趕了過來,沒想到兩大家族的動作還要更快。
馬郎隨即道:「姜小姐,事不宜遲,我們得立刻進城了。」
高氏和崔氏的這次謀劃的真正目的正如姜凝他們說的那樣,但其中過程遠比之要複雜。
情況緊急,之後姜凝也沒有多耽擱,帶人掉轉馬頭又秘密回了城。
當下他們人數有劣勢,因此應當儘快與周家和隋家取得聯絡,若是要解決這兩大家族,高氏和崔氏今日必會對他們動手。
東海城的局勢一下子趨於明朗,只不過高氏和崔氏還沒有緩過神來。
————
東部前線,駐守陳臺的侯景部已在此停留有十日有餘。陳臺雖小卻是重鎮,因此城堅牆厚有得天獨厚的防守優勢。
主將侯景是個虯容滿面的放浪漢子,長的五大三粗,有種天然威嚇。
但別看他相貌如此,心思卻是細膩,比如之前朝廷大軍好幾次進攻陳臺以東的魚樓城都被他施以計謀攔了下來。
當下駐守魚樓城的是侯景心腹之一的大將曹休休,因為背靠陳臺,所以魚樓城守軍不過三千,而駐紮在城外的朝廷大軍卻是有一萬五千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