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全面戒嚴一連持續了三日依舊沒有解除的跡象,而這三日城中情勢已逐漸趨於平靜。

三日後的清晨時分,寧朔將軍柳玄率領三萬大軍在金陵城外集結完畢,老皇帝未親自出面而是讓太尉尉遲復走了一趟。

拱衛京師的神策軍一直由蕭衍全面統御,而柳玄此次所率的三萬大軍基本都來自神策軍。

神策軍威名在南梁諸軍中一直居高不下,由此也能看出老皇帝這回是鐵了心要辦了會稽王。

不過大軍離開金陵後不到兩日,朝廷便得到了錦衣郎八百里加急傳回來的訊息。

會稽王蕭不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保寧城起兵,長沙王蕭元懷、上廣王蕭靖山起兵響應。

至此,出事的四王中除了蜀王蕭瀾還未有動靜,其餘三人皆反。

訊息傳回京城,朝野上下一時掀起千層浪。

會稽郡毗鄰金陵所在的蘇江郡,保寧城相距金陵也不過五百多里,所以柳玄大軍可以及時趕到阻止會稽郡事態的惡化。但其餘兩地距離京城極遠,便是當下集結大軍,趕到兩地後肯定也是生靈塗炭的局面,況且論軍事實力長沙王蕭元懷和上廣王蕭靖山本就不弱。

即便朝廷出於被動,但對於事情的處理方式朝野上下難得取得了一致,那便是立刻派兵剿賊。

丞相荀季蕪上言建議,派大將軍趙敢領兵三萬由金陵出發,再命臨遙郡、豫章郡以及慶徽郡三地郡尉領兵馳援,共同圍剿蕭元懷和蕭靖山。

荀季蕪的建議最為穩妥,京城周圍的神策軍不能一下子全部調走,所以荀季蕪的設想是預留五萬人。而且大將軍趙敢的軍事才能有目共睹,派他去所有人也放心。

在聽完荀季蕪的建議後蕭衍予以採納,不過卻是給了趙敢五萬兵馬京城只留三萬,且只給趙敢最多兩日時間就要出發。

三萬兵馬留守京師風險很大,但蕭衍心意已決不在迴轉。

而除了三王叛亂之事,另一件令所有人都頭疼的便是長樂公主蕭湘的下落至今不明。

這幾日錦衣郎天字門和地字門的精銳幾乎全部出動還是沒有尋到半點蛛絲馬跡,雖然在這過程中,錦衣郎又有收穫比如又剿滅了一隊南詔段氏之人,但最重要的公主還是沒能找到。

在這夥剿滅的南詔段氏之人中錦衣郎特意留下了兩人,如今已交由宋真處置。

一提到這個問題朝堂之上就變得異常安靜,對於那些可以置身事外的官員來說,不說話就是最好的自保。

但京兆尹徐有達和城防軍都指揮使曲潼難以脫身,雖然沒被處死但也各自領了五十大板。

曲潼一介武人還能承受,但徐有達是個徹頭徹尾的文臣,一頓板子挨下來半條命都快沒了。

不過老皇帝不會在意這些,若是再毫無進展下一步他們就該人頭落地了。

這幾日金陵城內的訊息雖然一直被封鎖,但身在臨山別院的蕭懷安還是一一瞭解到了。

而宋宛每日也會將這些訊息傳達給蕭湘。

蕭湘並不是宋宛以為的那樣會隻字不言,相反她與宋宛每日都會聊上許久,但從不關心自己的處境。

今日,兩人還是一如既往的交談。

三位藩王起兵造反的事蕭湘已經知道了,而就目前局勢來看,單是會稽王、長沙王和上廣王三人的話朝廷還能應付過來,所以蕭湘沒太擔憂。

看蕭湘神色如常,宋宛好奇問道:「你就不怕朝廷的軍隊會吃敗仗?」

蕭湘聞言看了宋宛一眼,她嘴角輕笑道:「勝負之事誰又料得準,我只是相信神策軍,相信統兵的兩位將軍。」

監天司中對於南梁主要人物的資訊都很全面,所以

柳玄和趙敢的名號宋宛亦是瞭解。

宋宛隨即又道:「這才只是三路藩王,若是再多朝廷應付得過來嗎?」

蕭湘淡淡道:「宋天司明知故問,也對,蕭懷安他還沒出手。」

蕭湘意有所指,但說罷便不再多言,亦是不再看向宋宛。

蕭湘這幾日在別院之中,除了宋宛沒見過任何人,而蕭懷安也似乎並不打算對蕭湘做什麼,只是一開始的時候從她身上取了一件能證明她身份的物件,由會稽王的那位幕僚一道帶了回去。

就算皇帝不救,建安顧氏也會救,不論如何都能拖慢柳玄解決叛亂的腳步。

而若是這其中趙敢那一路再遇不順,到時整個南梁都將會陷入一場大混亂中,這也正是蕭懷安他們所想看到的。

因為宋宛短時間內也不能再露面,所以她如今和蕭湘類似,都算是一種被囚禁的狀態。

宋宛其實一直很想知道蕭湘的打算,在宋宛看來蕭湘絕不是一個坐以待斃之人。

只不過蕭湘從不在這個話題上多說,她只是告誡宋宛有人不老實的話會死的很難看。

今日早朝散朝之後,老皇帝蕭衍在朝七的陪同下去了宮內寧華樓的佛堂,這也是平日裡蕭衍禮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