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北上決議自上次商討過後,這一次老皇帝甚至沒想再經過文武百官的允許。

而且明眼人都清楚,如今金陵局勢錯綜複雜,亟需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如何能選在這個時候北伐。

可老皇帝對這一切恍若不知,他甚至還詢問到了北伐的第一步,調兵問題。

大軍北伐,兵員糧草,輜重補給,缺一不可。

除了會從皇城周邊的禁衛軍中抽調精銳,另外絕大多數的兵力需從各郡以及各藩王手中抽調。

坐在龍椅上獨自一人說了良久之後,老皇帝蕭衍忽而看向站立在百官最前方的太尉尉遲復開口問道:「尉遲愛卿以為兵力抽調問題具體該如何安排?」

聽到皇帝的問話,尉遲復有些意外。

所有人都知道樓外樓的人就在偏殿等著,北伐問題如何能在這個時候就一錘定音。

可既然皇帝喊到,他身為太尉也推脫不得。

尉遲復先是左右看了眼丞相荀季蕪以及御史大夫陳恆道。

兩人鎮定自若,絲毫沒有轉頭的跡象,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

尉遲復見狀只好硬著頭皮回道:「陛下,微臣以為具體從十四郡如何抽調兵力還需按照實際情況來,此次北伐軍隊數量宜多不宜少,所以依微臣之見每郡最少出兵五千。」

從各地抽兵一事是個棘手的大問題,一旦回答的不妥當必會招來一些人的不滿,所以尉遲復回答的很小心也很籠統,而且他還很巧妙地避開了對於幾個藩王的討論。

蕭衍自也能聽出尉遲復回答的敷衍,不過他沒有在意,只是言明此事可以稍後再議。

緊接著,蕭衍這才宣佈讓姜凝進殿。

已從偏殿返回的朝七得令後扯著尖聲喊道:「宣樓外樓姜氏嫡女姜凝進殿。」

朝七的聲音拖得很長,而在他宣佈前便已有太監去了偏殿。所以在朝七話音堪堪落下之時,姜凝和溫酒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緩緩走上了大殿。

其實一直到進殿之前溫酒的心還是在噗噗亂跳,可真等到進了殿他反而平靜了下來。

因為兩人身份特殊,所以無需行跪拜禮,兩人皆躬身問候了一句見過陛下。

百官之中,便是三公也都是第一次見到樓外樓姜氏的這位嫡女,而對於跟在她身後的那個少年人他們就更陌生了。

故而兩人上殿之後就有人竊竊私語議論溫酒的身份。

姜凝此來大梁目的,便是有些人先前沒聽說現在也明白了。

坐在龍椅上的蕭衍眯起眼眸看著階下久久安靜不下來的局面,片刻後他緩緩開口道:「姜氏的小姑娘,你們此來我大梁是僅代表你們姜氏還是整個樓外樓?」

在蕭衍開口後,大殿內的駁雜聲便小了許多。

姜凝聞言神色自若道:「姜凝身在此,代表的即是整個樓外樓。」

這些雖都是場面話,但該有的細節和流程一樣不能少。

老皇帝和姜凝的一問一答更多是說給百官聽的,尤其是關注這些事的人。

蕭衍隨即又問道:「你此來所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