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計謀(第1/3頁)
章節報錯
北茫山,柔然中軍大營。
時辰恰到中午,如此緊張氣氛下,中軍大帳內似乎是在舉辦午宴。
此刻,坐在大帳主位上的正是柔然大軍此次主將巴圖魯。其下既有柔然各分軍將領和鬱久閭容止,也有元稹以及坐在他身邊的晏蘭舟。
元稹來到柔然後雖然也受到了極高的禮遇,但他清楚這些都只是流於表面的形式,柔然要的是他皇子這個身份,而他則想借助柔然奪回皇位,雙方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
今日,他和晏蘭舟之所以能在這中軍大帳內有一席之地且座次靠前,主要是主將巴圖魯採納了晏蘭舟所提出的建議。
論對於北魏大軍的熟稔程度,已經與之交手不知茫茫多少次的巴圖魯自然深有體會,但以前受限於各方因素以及柔然並未有久戰的目的,所以對上魏軍柔然多是勝少敗多,但他們擄掠魏邊民也使得他們得了不少好處。
而這一次,趁著膘肥馬壯之際柔然也想試試自己能否與大魏正面掰掰手腕,而當今天下時局也正合適。
主位上,巴圖魯示意在坐所有人舉杯敬晏蘭舟一杯,自是為他的這番諫言。
巴圖魯舉杯後,帳中原本吟唱的歌舞依舊,只聽他聲音洪亮道:「這一杯就讓我們禮敬晏先生,有晏先生的計謀,這迎門第一戰勝利必定屬於我們柔然。」
座下元稹見巴圖魯舉杯朝向自己這裡本還以為他是要敬自己,故而也順著端起酒杯。可當元稹聽到巴圖魯的話後,一時間頓覺尷尬,但他又不好表現出來,只得端舉酒杯,微微轉頭順著視線看向晏蘭舟。
晏蘭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給驚到了,雖然此舉多有僭越,但當下他也無法先與元稹告罪,故而只得硬著頭皮舉起酒杯與眾將士還禮,晏蘭舟恭聲道:「將軍過譽了,晏某實屬受之有愧,多虧了有殿下的提點我才有此策略。」
晏蘭舟的回禮還算得體,雖然他提了元稹,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句場面話。
另一邊的鬱久閭容止聞言不免輕笑道:「晏先生切不可妄自菲薄,單論謀略晏先生勝在座眾人多矣。」
鬱久閭容止的言語其實不算誇大,柔然軍卒比之中原將士在謀略兵法一事上確有欠缺。
相較於大魏強有力的軍事體系,柔然騎兵或者說柔然八帳之兵力大多依靠將領的個人魅力連結在一起,軍事策略也侷限於領兵之人的能力。
而晏蘭舟不僅飽讀詩書,在兵法謀略一事上亦有高深見解。
又加之晏蘭舟對於北魏軍事本就有了解,所以在此次作戰中晏蘭舟大有用處。
晏蘭舟聞言只得愈加放低姿態,緩緩道:「晏某能盡綿薄之力已是幸事。其實此法暫時還得看大魏兵馬動向,若是果真如我所料,我們反制手段定然能起大作用。」
晏蘭舟說完,主位上的巴圖魯朗聲笑道:「大魏兵馬主動出擊的機率很大,他們急於求成,一定會竭力尋找我們的弱點,而我們又恰好給了兩個突破點,所以他們一定會上鉤的。」
巴圖魯看樣子頗為自信,而真正作戰一事自然也得由主將統籌,晏蘭舟一介謀士只能提供合理建議,所以巴圖魯說完後晏蘭舟並未再多言。
一杯酒禮敬完,眾人各自斟酒,大概只有元稹心中頗有些五味雜陳。
屈居於人下必會受到這般待遇,若想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須得學那越王勾踐少不了一番臥薪嚐膽。
而元稹是在權力最高處待的太久,所以這般鮮明對比他一時間可能還適應不了。
北地風雲變幻,陰晴不定。
就在柔然慶祝之際,侯莫陳景和高歡部已各自整兵完畢。
侯莫陳景百里奔襲,高歡牽制都需要較強的機動性,所以各自部眾都選擇了輕裝簡行。
侯莫陳景所率兵卒算是大魏軍營中承襲鮮卑舊制最多的一支,而且此部那名武官也曾是侯莫陳景舊部,所以配合起來更得心應手。
這支五千軍卒在騎射上有著不弱於柔然騎兵的本事,這也是宇文泰敢讓侯莫陳景率軍突襲的原因之一。
高歡部的作用更多在於牽制,所以需要引起柔然視線但又不能太過刻意讓敵人一眼就識別出來,所以掩飾就成了一門學問。
對此,高歡有他自己的謀劃。
在出關前,高歡特意領出一支百人隊在馬蹄上綁上易於拆卸的鈴鐺,這樣這支百人騎兵在奔襲途中弄出的聲響將會極大吸引柔然斥候的注意。
如此整裝待發許久後,北地的夜也悄悄來了。
在西邊天空還懸掛一抹殘陽時,高歡率領這支三千人軍隊大張旗鼓的離開了玉門關。
高歡特意讓那支百人隊做先鋒,故而在他們離開玉門關後不久,震天響聲就吸引到了隱藏在關外各處的柔然斥候。
因為高歡所率部是奔著胏渥部所在的方向去的,所以在柔然斥候覺察到這個資訊後,立刻命人將之傳回了北茫山軍營。
而因為高歡刻意令部眾揚起漫天煙塵,所以柔然斥候一時間不敢斷言高歡部的人數,只斷定不少於五千人。
後來,高歡在意識到時機已成熟後立刻以後軍為掩護,幫助前軍那隻百人隊卸下馬蹄上的鈴鐺。
夜很快湧上,輕裝簡行的侯莫陳景部在漆黑夜色下快速出了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