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善無大小之分,惡亦然,因為大善小善都是積德,大惡小惡都是業障。

菩薩聽了這話就著急,她說善惡怎麼會不分大小呢,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還有三四五六七。

菩薩不太會講道理,因為她是個不一樣的菩薩,菩薩說她覺得,善啊,惡啊,大大小小啊,大概就是......

善之小大,一為知冷暖,一為救蒼生。

惡之大小,一為眾生苦,一為損人言。

菩薩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沒有人懷疑。

菩薩就在南山村,整個雲州,九九八十一縣的人全都知道,三歲小兒也能說出菩薩叫什麼名字。

這天下,如雲州這樣的地方據說有三十六個,其他三十五州,不知有沒有這樣的菩薩。

菩薩在的時候,卻沒有人來找她幫忙,倒是時不時有人來,放下些東西就走,門都不進。

菩薩家門口每天都會有新的禮物出現,有柴米油鹽,也有綾羅綢緞。

窮人放下雞蛋,富人放下金銀。

菩薩什麼都不要,但她怕東西壞了,還動手造了個雨棚。

誰家裡急用些什麼,就來這雨棚裡取,無需與她說,菩薩說,這棚子裡的東西都是善,她最多就是個守善人。

借走的善也好,還回來的善也罷,都不是她的善,是眾生的。

人們也就成了習慣,今日有人家裡缺三尺布,就來棚子裡扯。

明日有人家裡缺油鹽,便來這裡拿了。

後日有人家裡缺金銀,用多少就取多少。

可是啊,那麼久了,棚子裡的東西非但沒有少,一日比一日多。

於是菩薩家門外就多了個很大很大的倉庫,四里八鄉的人過來,自己帶著飯,蓋了三十二天,蓋好了就走。

菩薩說她是守善人,百姓們想著,那麼這庫,就叫做守善庫好了。

沒有人會想,這世上如果沒有菩薩會是什麼樣子。

那天,菩薩沒了。

田野裡,農夫們正在彎著腰幹活兒,有人從田間小路上跑過,啞著嗓子喊話。

“菩薩沒了,菩薩沒了!”

農夫們都愣住,然後默默的收起鋤頭轉身回家。

縣城裡,街上人不少,商鋪林立,有人從鋪子門前跑過,喊著菩薩沒了,菩薩沒了。

所有的行人聽到聲音都駐足,所有的商人聽到聲音都愣住,然後行人回家,商鋪關門。

縣衙裡,大老爺端坐主位,堂下跪著原告和被告,兩撥人因為誰先用水渠澆麥而打起來,打的鼻青臉腫。

大老爺怒視他們,正要發話,聽到縣衙大堂外邊有人喊菩薩沒了,菩薩沒了。

大老爺坐在那好一會兒沒有動,要說什麼也忘了,只是臉色看起來有些白。

堂下跪著的人互相看了看,然後彼此攙扶著起來,原告攙著被告,被告扶著原告,兩撥人急匆匆的出了縣衙往家裡趕。

聽到菩薩沒了這個訊息的人,第一件事都是趕回家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