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人好像歷來都是這樣性格,不管你是強還是弱,只要你好好的來這做客,做生意,都是以禮相待。

哪怕是國力弱小到在當地都被看不起的小國,只要你規矩,到了中原一樣有禮遇接待,不會冷淡。

可是這樣的事情多了之後,許多小國就開始拿中原帝國當傻子。

曾經,大玉的太宗皇帝還頒佈過一道旨意,只要是來大玉的外國人,從進了大玉那一刻起,吃穿住行一律不用花錢。

這樣一來,倒是顯得大玉這泱泱大國有氣度,可苦了的是百姓,也苦了地方官吏。

一直到十幾年前,天子謝拂為頒佈法令,無論是從哪裡來的人,只要觸犯了大玉的律法,罪加一等。

是的,不是與玉人同罪,而是罪加一等。

天子給出的理由很簡單。

他在大朝會上對群臣說......且不說國與國之間的事,就說尋常人跑到你家裡不禮貌,你難道會覺得心裡舒服?

客人在主人家裡故意犯了錯,本就不該用息事寧人的那老一套的東西。

所以從那一刻起,原本還與大玉有些貿易往來的婁樊人,失去了在大玉的貴客地位,這也導致了後來兩國關係越發緊張。

更主要體現在於,西域那些小國全都叫囂起來,說如果大玉不再實行之前的全免政策,那他們就斷了和大玉的貿易往來。

天子謝拂為的態度是......話既然說出口了,那就請你們一定要執行下去。

你們說斷開和大玉所有生意往來,希望你們不但要執行還要徹底的強勢的執行。

那時候的大玉已經在謝拂為的治理下恢復了一些生機,大玉的軍隊也比之前要強勢不少。

西域諸國聯手逼迫的事被天子硬頂了回去,而他們其實也不敢真的斷絕了貿易。

可天子當真了。

十年前,天子一道旨意送去了西疆。

西疆邊軍以西域諸國不少人在大玉犯下罪行為名,雄兵六萬出關,一口氣滅了三個小國之後,西域諸國的使臣再一次抱團趕往歌陵城求見天子。

自此之後,大玉對周邊諸國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五年前,林葉率軍打到冬泊以北之後,大玉周邊諸多小國的態度也就再次發生了轉變,他們之中有不少主動提出要做大玉的屬國。

到了這個時候,天子謝拂為希望出現的局面才真正的出現了。

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不管是使臣還是生意人,來大玉都開始主動的嚴格遵守大玉的律法行事,沒有誰再敢飛揚跋扈。

如今,大玉在冬泊戰場上,以五十萬大軍的實力,硬生生吞下了婁樊百萬大軍,自此之後,局面將會迎來又一次轉變。

馬車上,林葉聽車伕說出了這句話......如果玉人是在婁樊的規矩之下來做客的,比如僱車就要花錢,那我為什麼要砍死玉人?

所以林葉就明白,婁樊這個國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滅掉的。

天子謝拂為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來培養玉人的自信,到現在也僅僅是初具模型。

而這種自信,在婁樊已經形成了至少數百年。

林葉獨行,要看的不僅僅是婁樊高層的反應,還要看的是婁樊百姓們的態度,只有該看的都看看,才能知道未來的走向。

從冬泊之戰打到現在開始算,未來兩國的攻防態勢必然發生巨大的轉變。

大玉之內,也必然會出現趁勢滅掉婁樊的聲音,而且隨著大勝的訊息傳回國內,百姓們的呼聲也會越來越高。

這個時候,一旦決策層出現了頭腦一熱的現象,那麼大玉好不容易才打出來的優勢,就可能瞬間崩盤。

大玉與婁樊之間隔著不僅僅是一個冬泊,還有冬泊北邊的諸多小國。

如果大玉要趁勢北伐,國內的錢糧物資根本供給不上。

冬泊呢?

冬泊比大玉還要窮的多,如果把數十萬大軍的糧草補給都交給冬泊來籌備,那這數十萬大軍死在異國他鄉的可能幾乎是十成十。

林葉躺在馬車上思考著,接下來要辦的不是乘勝追擊,而是要制定一個五年,十年,甚至更為長遠的計劃才是正理。

在這期間,冬泊不能被大玉收服為一個州,冬泊必須還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國家,不為別的,只為穩定。

大玉需要一個至少十年的穩定期,這樣才能積蓄出足夠多的力量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