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生前腳剛走,張建國後腳就到了。

“我不象有的同學那樣偏科,我對文科和理科都很重視。除了學好學校開設的幾門課以外,我還自學了幾門外語,比如英語、俄語和日語。”

“我上學的時候也不偏科。我只上了兩個月高中就輟學了,大部分知識是自學的。除了自學高中課程,我還讀了幾本馬列著作。”

“在有些人的眼裡,馬列著作就好比是‘天書’!”

“有的人連本國語都沒有學好!他們跟你真沒法比呀!”

“其實,我對馬列主義理論也很感興趣,也讀了幾本馬列著作。”

“我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不象有的人那樣僅僅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

“這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剛才,楊冬生說:在農村沒有時間看書,這是真的嗎?”

“這話顯然是誇張了!時間還是有的,就看你會不會‘擠’和‘鑽’了。”

“你說得太對了!”

“在農村,看書的時間確實很少,只有晚上可以看點書。楊冬生那傢伙根本不看書,一有時間就跟別人聊天、打牌、下棋!你去了,正好陪我一起看書!”

這天晚上,他們倆無話不談,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陳文海打心眼裡佩服張建國知識淵博。

張建國走後,陳文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陳文海想:過不了多久,我就要到農村去和他們一起戰鬥了!報紙和廣播上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知識青年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我是一個革命青年,一定要在農村好好地鍛鍊,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到這裡,陳文海拿出日記本寫起日記來。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是一條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光明大道!過幾天,我就要到農村去插隊落戶了!下去以後,我一定要努力改造世界觀,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裡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使自己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

寫完日記,陳文海想起了自己的故鄉,不禁感慨萬千——

我千里迢迢地從上海來到十堰,本來以為能馬上進廠當工人,不會到農村去插隊落戶,沒想到情況發生了變化:二汽的工人子弟也得到農村去插隊落戶!

早在上海上學的時候,陳文海就得知:中學畢業後都得到農村去插隊落戶。如果那年陳文海不跟隨父母來十堰,而是跟母親一起待在上海,那麼,陳文海中學畢業後就一定會跟上海知青一起去農村插隊落戶。

陳文海心想:已經在歡樂河公社插隊落戶的那幾個知青都不是我的同學,我能跟他們搞好關係嗎?

陳文海把自己的這個擔心告訴了妹妹陳春梅,妹妹對他說:

“這還不好辦?你就把他們都當成是你的同學不就完了嗎?”

陳文海皺著眉頭說道:

“我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們畢竟不是上海知青,我很難跟他們友好相處!”

陳春梅寬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