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在一片歡樂祥和中向渾河開進。

曉行夜宿。

右武衛的職責原本是保護柴紹金河軍的側翼,沒想到打著打著,就成了主力。

現在又變成了後勤保障大隊,專門負責收拾戰場。

這次要不是和李靖合軍一處,攻擊磧口的主力都輪不上。

六路大軍已經趕往下一個阻擊地點渾河,右武衛還在路上慢悠悠的走著。

沒有任何軍報顯示,有他們上戰場拼殺的命令下來。

右武衛本身就是拱衛京師的,這次拉出來,主要是為了鍛鍊程處默和平安侯的。

任務基本完成,而且完成的還很漂亮。

新型的作戰方式,先進的武器,最大程度的減少了戰損,僅憑這一點,其他部隊拍馬難及。

他們被遺棄的主要原因,大概是李靖昨天的一番言論導致的。

他說,再這樣打下去,從此之後再無良將。

也對,在這個靠軍功上位的年代裡,沒有軍功,調動不起戰士的積極性,用不了多久,軍隊的戰鬥力就會下降,這不該是一個強者的姿態。

於是,他們就被拋棄了。

理念不同,不相為謀。

李靖是想透過肉搏,體現軍人的價值。

方卓作為後世人,想的是人文關懷,能少死人就少死人,至於他說的軍功,無非就是有了軍功,就能上位,上位了,家庭的生活條件就會變好。

僅此而已。

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越靠近戰場,軍報就像紙片一樣飛進大營。

昨日下午,頡利抵達渾河,和柴紹遭遇,柴紹反應太慢,雙方還沒接觸,人就跑了。

這也不能全怪柴紹。

頡利囤積在陰山的十五萬大軍跨過陰山,來到渾河,掩護著頡利撤退了。

柴紹的金河軍只有三萬人,不敢輕敵冒進,要是被包了餃子,唐軍士氣打擊嚴重,也會打亂整個戰區域性署。

李靖對柴紹一頓斥責,並且把他的軍隊調往側翼,右武衛被緊急調往前線填補柴紹留下的空缺。

好在李績在白道截住倉皇逃竄的頡利,趁他軍心不穩,打了頡利一個措手不及。

頡利一日三驚,逃往鐵山,擺開陣勢,要與李靖決戰。

李靖的命令也是一日三變,六路大軍接到進擊鐵山的命令之後,火速趕往鐵山。

鐵山是頡利最後一座堅城,不能再退了,退過鐵山,身後就是漆黑黑雪原,冬日裡動物都難存活,更何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