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就事論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魏徵在朝堂上絕對是百官的噩夢。
前提是人家抓住了你的把柄,把你抨擊兩句受著就是了,沒有人願意真的較真。
保人?
魏徵還是頭一回,搞的李二接不住了。
平安侯少年成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十足,放眼整個朝堂,也只有平安侯能說句實在話而不被那些老臣抨擊。
因為他可以用孩子的身份來給自己臺階下。
而且第一次參加朝會,發表點意見也無可厚非。
方卓抱著一塊笏板,從武將行列走了出來。
“微臣是粗俗武將,思想汙穢不堪,才疏學淺,不敢妄加非議。”
“哼!朕恕你無罪!”李二不高興了,板起了臉,平安侯今天務必要說點什麼才行,必須要持有個人獨到的見解。
方卓只好說道:“微臣以為,範大人也是想讓國子監去老化,啟用年輕人活給朝堂帶來新的思想,並無不妥之處。”
範崇厚站在隊伍裡覺得有些對不起平安侯,前日裡他還為張亮的事情給貴族們站過場子。
他現在蒙難,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為他說話,反倒平安侯不計前嫌,為他說話。
真應了一句話,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李二發問道:“難道說範大人結黨營私也是朕無辜給他扣的帽子嗎?”
方卓趕緊接上話頭,道:“陛下,從根本上說,結黨營私並無真憑實據,說到底還是朝廷法度的問題,朝廷科舉制度的弊端就是學子必須要有貴族門閥的推薦才能參加考試,這樣一來,所有的學子勢必要依附於這些貴族門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股勢力,您能說這股勢力就是結黨營私嗎?
如果這樣都算結黨營私,那麼在場的每一位的府上恐怕都有一些即將要參加科考計程車子吧?
他們要是科舉登科,對推薦他們的老臣自然會感激涕零,從而也會走的近一些。
朝廷的老臣們也在用人上會首先考慮自己舉薦的學子,這叫任人唯親了,難道這不是制度的錯嗎?”
李二被說的啞口無言,在範崇厚這件事情上,他做的確實有些過於武斷了。
即便是有錯,錯也在法度。
如果一開始就把學子和老臣分開,只看其能力,人品次之,能者居之,那麼也就不會有結黨營私這種事情發生,或者說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會大大的降低。
李二聞言嘆息道:“是啊,確實如此啊,那麼平安侯,你認為該如何變革呢?”
方卓道:“依微臣來看,此次科舉之後,全國設立基礎學堂,小學堂,中學堂,只要年滿十八歲參加考試,考中者進入太學,憂者,為官,差者,下放地方鍛鍊,如此才可真正做到篩選人才的目的,而不會被某個大臣或者是某一些大臣所左右。”
這是個好辦法,只是全國範圍內修建學堂要花費不少銀子,目前國庫空虛,承擔不起這樣的消耗。
終究還是錢的問題,要不然平安侯這個提議還真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了科考這個問題。
平安侯提出的科考改革是完全違背舊貴族利益的,此言一出,朝堂上馬上就出現了一些議論聲。
“平安侯這是要幹什麼?獨攬大權嗎?”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制度的形成不是誰的一言堂,看著吧,陛下是不會同意的。”
“陛下也要顧忌老臣們的意見,範崇厚應該是不會有事了,但是,平安侯恐怕要樹敵無數了。”
李二見堂下嗡嗡聲不停,道:“諸位愛卿有事可直接上奏,討論的事,下朝之後再說。”
杜如晦站出來奏道:“陛下,微臣有話說。”
“講!”
“平安侯所提為民生大計,不可貿然行事,也不符合現實條件。”
“建學堂,成建制的夫子,以及過長的學期,這都不是地方能承擔得起的。”
“學子上學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農人家庭條件差,更掏不起上學的費用,勢必要朝廷來承擔,朝廷負擔過重,會導致稅收加重,恐激起民變,得不償失啊。”
李二點點頭,說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