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圭一進入臨潼,方卓就已經知道了來意。

還知道王圭之後,會有更多的人來。

“王公公,是什麼風……”

沒等方卓說完話,就被王圭煩躁的打斷了。

“陛下命你即刻進宮,將造紙配方和印刷配方授予內侍,皇宮從明天開始,逐漸採用新紙了。”

話說的特別霸道,關鍵是他還沒辦法反駁。

意思就是現在他能得到這一切都是李二對他的抬愛的結果,你有了好東西,必須無償獻給李二優先使用。

邏輯沒毛病。

方卓提議道:“免費提供可以,但是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你說。”

“陛下必須下達政令,把紙推向全國。”

“這……”

“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陛下順水推舟的事情,你們免費試用,我順便賺錢,而且賺的錢繳納賦稅,充盈國庫,一舉兩得啊。”

王圭做不了李二的主,只能說回去之後把他的話帶到,但是今天晚上之前,他必須派人去皇宮,把技術傳到。

就在這時,三人組到了。

方卓計上心來,讓王圭和他演了一齣戲,故意把聲音加大,讓他們聽見,連陛下想要拿技術都得花錢,他們想要用身份壓下來,沒有這個可能。

王圭走後,方卓又把錢抬高到兩萬兩,他們吃了啞巴虧,只能三家合一。

而且他說老程他們已經拿走了其他地區的代理權,純屬子虛烏有,只是不願意把好一點的地方給他們而已。

但是剩下這些地方,方卓真的打算給老程他們了,一個是因為他的這幫好哥們兒,另外一方面,他是個新晉貴族,沒有根基。

而老程尉遲他們就是他的根基,只有同氣連枝,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接下來還會有很多發明創造,對整個大唐來說是顛覆性的,這些人將會成為他的底氣。

紙張的出現,會形成一個文化繁榮的局面,為後面的工業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開一家報社,增加國家驛站,把報紙銷售的全國都是,爭取三天之內的新聞在大唐來說不是新鮮事,基本就能達到傳訊的效果了。

要不然,訊息閉塞,不利於快速發展。

報社的展開需要一批有修養的文人來操持,又很難遇到合適的,所以一來二去就擱置了下來。

等到李二用紙的政令傳到全國的時候,那時候,報社也該到了他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柳花晨在臨潼當眾看小黃書的事情,似乎並沒有持續發酵,就落下了帷幕。

這就得益於訊息閉塞了,這要是放在後世的話,妥妥的上頭條,還會持續發酵,名聲搞不臭,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