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丟擲了一個問題。

“修佛就是修心,那麼修心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吃齋?唸佛?誦經?抑或是戒酒?戒色?戒肉?”

辯機苦笑一番,道:“佛門講究的是機緣,當然您剛才所說的先決條件必不可少,如果本心沒有刨除這些塵世間的雜念,修佛便是一紙空談,說白了也就是藏在佛門中的偷生者。”

“好一個偷生者,那麼小師傅六根是否已經清淨?如果犯了戒,是否還能修的大德?”

“犯錯誤是人的天性,佛也不例外,所以,佛法還講究立地成佛。”

“呸!太不要臉了,一邊要求別人四大皆空,唯獨對自己很寬容,犯了錯誤之後,總是能在你們典籍中找到藉口。

在我看來,只要是一個標榜自己四大皆空的高僧犯了錯誤,就要打入你們的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要不然要十八層地獄幹什麼?關押那些一輩子是好人,偶爾犯錯就被你們釘在恥辱柱上的人嗎?”

方卓一下子沒摟住,情緒有些失控。

李承乾道:“我們是在討論佛法,儘管有不一樣的意見,也不要如此激動。”

辯機剛才說的時候,必定想到了高陽,一個垂涎美色的僧人,要得大道,必須要受烈獄的淬鍊。

前提是你要全身而退才行。

方卓不想救辯機,因為這件案子很奇怪,背後好像有一雙推手,可是又看不見。

他在乎的是房遺愛,能瞞著自己上朝元閣一起經歷生死之後,那就是兄弟。

他不能再看著兄弟蒙羞了。

方卓剛才在心裡有一絲念頭閃過,如果他再糾纏高陽,就會殺了他,既然佛不讓你下地獄,那麼我來。

這個念頭一旦形成,就像是一個漣漪一樣,在心裡會被無限放大。

阿彌陀佛!

辯機沒想到眼前的這個小子會如此激動,道了一聲佛語,就要離開,談話到了這個地步,就不要繼續進行下去了。

方卓見辯機要走,平和的道:“你與佛有緣,希望小師傅能參透大法,早日入佛心。”

辯機頓了頓,肩膀抖動了一下,最後還是走了。

玄奘聽到了這邊的動靜,趕了過來,辯機已經走了。

玄奘道:“貧僧那劣徒生性頑劣,還望二位施主海涵。”

方卓總覺得在定力方面,現在的玄奘還不如辯機,總覺得如果他們現在啟程去取經,辯機才是那個唐僧。

“不妨事,討論學識,觀點不同,會有些衝突,但是,不影響佛法無邊,回頭是岸。”

說到這裡,慈恩寺之行也就結束了。

方卓明裡暗裡的暗示了辯機好幾回,讓他回頭是岸,不知道他能不能聽進去。

按道理來說一個佛法高僧,這點悟性還是有的,如果他非要賭機率,那就是賭徒,不是高僧。

兩人打馬回到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