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來到九華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二人一路風塵,來到華山腳下望著盤旋於雲霧間的山峰,劉溫彷彿一掃憂鬱的心情,情不自禁吟起了李白贈友的詩!
凌峰見狀,殷勤的像個導遊介紹道:“九華山是佛教聖地。在唐朝之前是道家修真之地。九華山地勢雄偉,群峰疊起。當年九十九歲的金喬覺圓寂後,僧眾視他為地藏菩薩化身,從而讓化城寺成為他的道場……”
劉溫垂手而立,邊聽邊眺望著連綿起伏的山峰,神情飄渺的說道:“凌峰,來到華山,我更能體會到,人的心理和眼睛耳朵這些器官有很大關係。我看到這些山野景色,心裡會不由自主出現相應的變化。這一切難道真如佛家所言,心就是山河大地,是整個宇宙嗎?宇宙萬物難道都是心的本源所成嗎?”
凌峰聽他如此一說,眉頭微皺,開口說道:“是啊!不管是心,還是其他,如果從道理上來說,肯定是來自一處。如果這個一處就是所謂的本源,那本源到底又是何物呢?我們的心,如果你說它有吧,又不能拿出一物,如果說它沒有吧,我們又可以感受到萬物!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只有佛祖他老人家才能回答!”
劉溫聽到這裡,微微一笑,說道:“你我依然很像小時候。你雖然不拘一格,但在這方面總是比我跑的快一點。我想到心的變化,你就想到了心和本源是何物。這個問題既然只有佛祖才能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面見佛祖吧!”
說著,他們隨著來來往往的善男信女,很快就踏上了已有千年的石階小道……
春動山水色,雲捲雲舒間。二人遊行小道,發現已近中午的陽光照射在山澗的草林中,夾帶著陣陣清風溫而涼爽……
他們走走停停,仰望茫茫雲嶺之顛,發現傲然群峰在藍天白雲中猶如一座座天然的綠色宮殿,矗立在雄偉的天地間!
流連忘返,徐徐而上。到達半山腰之時,劉溫回頭遠望,發現即將散去的雲煙似如往事已悄然而去……
山腰上隱隱而現的餐館像位酣睡的處子,坐落在悠悠的草木間。旁邊一顆遮天蔽日的古榕樹,好像已在那裡守候了千萬年……
二人見狀,加快腳步,帶著飢餓的肚子走進籬笆小院,發現幾間木棟竹梁的茅屋正瀰漫著誘人的山野味……
時值中午的遊客三三兩兩,讓白雲深處的餐館在寂靜的縹緲中散發著世外的情懷……
走進餐館,凌峰為劉溫點份紅燒排骨和幾個小菜,很快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劉溫也許因為心情有所放鬆,也許是他方美食別具風味。總之,這兩天很少進食,此時卻像美食家一樣,邊吃邊誇讚著美食的味道。
凌峰看看他幾分脫胎換骨的樣子,為了劉溫的心情錦上添花,也裝模作樣的讚不絕口!
飢餓也許更容易提高吃飯的速度。他們分分秒秒填飽肚子,凌峰還是老樣子,但劉溫看起來好像精神許多。尤其他那黯然多時的眼神,飽餐一頓,似如透過山林的陽光明亮而又明朗了許多……
走出餐館的路上,他們帶著更加輕盈的腳步環繞而上,很快就走到了群寺之首的化城寺!
一眼望去,化城寺所處的化城峰,東臨東崖,南對芙蓉峰。西接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拱如城。
劉溫一陣觀望,走過圓形廣場來到清靈透徹的月牙池,想想千年古池曾因會昌法難飽經滄桑,不禁感慨萬千!
不過,正因如此,晚唐詩人薛逢才有機會寫詩嘆道:
曾發蕭聲水檻前,夜蟬寒沼兩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