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應川慢慢睜開雙眼,看著身旁的武荷遺株菩提根,他深深地嘆了口氣,這次夢境所知秘辛太過龐然,短時間根本消化不了。

低頭看去手中玉墜已經不知去向,應川心神沉浸腦海中《太上篇》直接翻到最後果然又增一頁,上書“心路記”。

看著莫名其妙的目錄,應川心中唸叨著:“就這,沒了?”

許是境界不足,應川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上面密密麻麻的模糊文字究竟記載著什麼。

就在這時,身側的枯黑藤杆菩提根突然抽出了一根嫩芽,青翠欲滴的嫩芽散發出陣陣清香直接掃去應川通體的疲憊之意。

雖說夢境只屬神遊,可無形的記憶頗為耗費精力,如今神清氣爽倒是省卻一番閉目養神。

腦海中還停留在武應生手中那根碧玉般根株,在看枯黑的藤杆心中頗為不適,當盯著其上生出的嫩芽時,應川心中一動直接上手採摘下來。

菩提嫩芽好似有靈,在他手中微微顫動不時散出一抹七彩光華,應川內視軀體五行生靈還餘肺金、脾土沒有凝出精血,他覺得此時這粒寸許菩提嫩芽應該對自己有巨大的作用。

嫩芽無害,應川直接一口吞入,不待他有任何動作,嫩芽直接化作純粹的靈力暢遊在軀體內,這......

感受到體內遊蕩的全新氣體,應川楞在原地,這難道便是質變的靈氣?

這是魂體境修者才會形成的靈力!

純粹的靈力直接衝進四肢百骸、奇經八脈開始瘋狂改造應川的身體,不多時肺臟中直接凝出一滴金燦燦的精血與此同時脾臟中也凝出一滴土黃精血,至此體內五行全部生靈,境界直接進入脈體境與合身境僅僅一步之遙!

“術法,我來了!”

內視體內五滴熠熠生輝的精血,應川心中興奮不已,禁不住念起脈啟道言:“心神內照,五臟生靈。

化色為金,積之成形。

靈氣上浮,合合交映。

抱一勿失,意物畢現。”

待“現”字出口,他袖中的血燕翅直接騰空發出一道清鳴,這清鳴如同幼龍初語很是清澈,只看原本血紅的翅身在加持脈啟道言後竟泛出絲絲青金線紋。

雖然還未展現它的威力,但應川感覺只憑如今血燕翅所能附著上的靈氣,斷定威力最少增加五倍以上,這一切只因他體內還存餘的大量嫩芽靈力……

原本應川在進入脈凝境時體內的乳白靈氣已經在朝著淡金色改變,現在他體內遊蕩的淡金靈氣繼續迴圈反覆,而剩餘的靈力全部附著在每一寸骨骼表層在緩慢改變他的身體。

“太上有術,謂之脈啟。”

這“術”自然不是靈器自帶的術,應川靜心參悟脈啟道言寄望於盡早領悟自身的術。

五師兄宗正明的術便是“落秋”,而應川五行圓滿後在看脈啟道言又有許多清晰地感受。

“靈氣上浮,合合交映。”這術的關鍵便在這八字道言中,內視體內應川牽引另外四滴朝心臟中的精血匯聚而去。

其餘四滴精血剛一接觸心頭精血,祭殿密室便驟生異象,枯黑的菩提根直接騰空幻做一截碧玉般的樹根,這截樹根漸漸虛幻直到化作一滴純粹的嫩芽再次朝應川嘴中鑽去,而原本緊緊依附骨骼上的靈力瘋狂朝心臟湧去,這一時間應川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操控自己的身體,任由體內七彩靈氣夾雜著瑩白靈力亂竄。

五行合一?

看著心頭三色精血逐漸將其餘四滴緊緊地包裹一起,應川有些慌亂,這該如何是好?

原本在他心中以為“合合交映”應該是五行精血相互映襯以形成自身獨有的術法,可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心頭精血在黑霧山吸收密魂生機後便從青金色化作黑青金,此時在吸收其餘四滴精血外有七色之氣靈力從中輔助,他的心頭精血逐漸朝七色演變而去。

這在如今看來是幸非禍,可應川在跟隨武應生神遊夢境後,已經對灰霧災劫生出一種無比排斥的心理,縱使灰霧靈氣看似非常強悍說是最強橫的一種靈氣也不為過,可這種沾染未知的靈氣誰又敢輕易融於自身?

“世間三法,各有不同,氣有七色,溯源同歸。”此時應川對一陽門主這番話又生出一種全新的理解,溯源同歸應該便是指靈力,而氣分七色應該是使用者的人各不相同造成的些許色差,若不然每一位道修者最初的“養氣之術”所生出的氣體為什麼皆是淡白色?

由此可見陳子光的武者之境有多紮實,直到提升蛻變到修者魂二境還保持著天地最為正統的瑩白靈氣,最後順其自然般化靈氣為靈力,這便是堅守本心獲得的最好的天賜機緣,可惜......

隨著時間流逝,應川心頭精血愈發璀璨散出亮麗的七彩虹光。

不知過了多久,腦海中那捲《太上篇》終於散出一陣誦經聲:“六曰,聚靈有術,謂之虹滅。”

這道誦經聲又是讓應川愣了片刻, 眾所周知“養氣之術”只有五曰,這第六曰是怎麼回事?

突然,應川發現與以往不同的是第六曰直接出現在第二頁脈啟道言後面,形成全新的脈啟道言。

“聚靈有術,謂之虹滅?”

應川發現自己所修《太上篇》與門內眾師兄的方向已經截然不同,雖說現在五滴精血合為一體稍稍將路往回扳正一些,可那繚繞其上的絲絲灰線還是讓他感到一股說不明的寒意攏向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