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宋軍出征的將士,可以說全部都是狄青的心腹。狄青主動將山字營送給了大秦,其實也並非什麼大事。

眾所周知,這次進攻匈奴王庭的一戰當中,山字營深入敵後這是立下了大功的。

這自古以來,他就是說破天去,也沒有說光打仗不死人的。但凡有人說自個光打勝仗不死人的,那都是純屬扯淡。

山字營立下了這般大功,傷亡慘重自然是應該的。狄青完全可以在軍功薄上給山字營記下個七八成的傷亡,至於其餘山字營的將士的去處,狄青也想好了。

這山字營的兄弟原本都是一個山上的土匪,這些土匪最講義氣,他們兄弟死傷慘重,其餘人心灰意冷,掛帥封金而去。

山字營他就是說破天去,也不過是一營的兵馬而已。如今山字營的功勞還算宋軍的,至於這山字營的去向,實際上也無人深究。

狄青主動將山字營送給了王離,不得不說,這是天下頭等一號的講究人。

次日,山字營整營的將士,便搬到了秦軍大營去了。

這身上的鎧甲武器,也更換成了秦軍的鎧甲武器。宋軍的山字營,搖身一變,就成了秦軍的山字營。

狄青將宋軍各營的將校召集到一起,統一了一下口徑,如此一來,便算是給山字營的去向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支宋軍都是狄青的心腹,有了狄青的叮囑之後,上下一個口風,必定是不可能出什麼紕漏的。

而且,狄青才是整個大宋頭等的功臣,七國會獵結束之後,狄青回到大宋必然是一時間風頭無兩的人物。

到時候宋皇拉攏他還來不及呢,也必然不會因為這件事去深究什麼。

轉眼之間,兩三個月時間過去了。

六國的使節也陸續到了匈奴王庭。

大唐特使,唐皇二子李世民。

大漢特使,漢皇三子劉如意。

大隋特使,隋皇二子楊廣。

大明特使,明皇二子朱棣。

大宋特使,宋皇之弟趙光義。

大元特使,元皇長孫鐵穆耳。

正所謂一事不煩二主,這次前來匈奴王庭的各國使節,依舊還是上次七國會盟的那批人。

當初會盟的時候就是他們,現在分贓了自然還是他們來。

不過,現在這一來一去,七國軍隊集結的時間,訓練的時間,戰場上耽誤的時間,在加上來回通報,信使消耗在路上的時間。

而今,距離上次七國會盟,可已經馬上兩年了。

今日,便是由一次的會盟大典,其實說是會盟,到不如說是分贓大典來的更合適。

對於這次的七國會獵,七國都投入了兵馬,投入了錢糧,而今到了分享戰利品的日子了。

這就好比農民將糧食種在地裡,伺弄了一季,總算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扶蘇作為這次會盟的盟主,對於這個分贓大會那是十分重視的。

可以這麼說,七國會獵,打仗那只是一個過程,而打仗這個過程其目的,就是為了現在這個結果。

打了勝仗,七國共分戰利品,這就是大家想要的結果。

“秦皇到!”

隨著一聲高喝響起,扶蘇龍行虎步的走進大殿當中,端然穩坐在主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