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背嵬軍之名,老吏點頭道:“宋國背嵬軍我老秦人還是認的,老朽沒有嘲笑小先生的意思。只是這些日子接待的宋國士子也不在少數,這精通治國,治民的不少,精通的兵法的小先生卻還是頭一個。”

“哎,無妨,我宋國軍制確實黑暗,怪不得人說。”青袍士子嘆息道。

這位來自大宋的青袍士子,之所以寧願千里迢迢來大秦做官,也不願在大宋做官的原因,正是因為大宋的軍制實在是太黑暗了。

大宋軍制簡直就是一個畸形,用文官作為監軍不說,在任何時候主將都得聽從監軍之令。

甚至,就連軍中的糧草,軍餉都得先讓這監軍吃了回扣,才能在到將士們的手中。

青袍士子為人正直,便是受不了大宋這黑暗的軍制,所以寧願千里迢迢來大秦求官。

“小先生倒是豁達,可惜呀,你來晚嘍!”老吏惋惜的說道。

老吏活了一把年紀,自認別的本事沒有,這看人的本事還是可以的。眼前的這個青袍士子,絕對是個人才。

可惜,他只是一個老吏人微言輕,否則定然要向秦皇舉薦的。

青袍士子思量片刻,朝著老吏問道:“老伯,不止大秦可在召兵。”

“招兵?”

“招啊,你來時沒看著嗎?”

“對,宋國在南邊,你是打南邊來的,招兵處在北邊。出城往北,渭水河邊就是招兵處。”

“不過,這招兵可是隻招兵,不招將。而且這次招兵只招精兵,體能要求甚是嚴苛!”

“小先生,你成嗎?”老吏覺得眼前這書生雖然不算瘦弱,但也不算強壯。只怕到了徵兵處,也難以被選中。

“成與不成,一試便知!”青袍士子說道。

“小先生不如等等,待七國會獵結束,這招賢館還會重開。不如先在咸陽住下,待招賢館重開之時再來,也好過當兵從頭開始不是!”老吏建議道。

若以投招賢館的方式,只要能夠書寫出合格的治軍策論,那麼便可以直接到軍中當官。

但是若是在徵兵處投軍的話,那可就要從大頭兵做起了。在大秦,士兵想要晉升的唯一途徑便是殺敵。

眼前這個書生,只怕在戰場上保命都費勁,談何殺敵立功。老吏覺得,這樣有治軍之才的人,若是死在戰場上有些可惜。

“我千里迢迢趕來秦國,便是為了這曠古一戰。若是錯過七國會獵,豈不後悔終生!”

“辛某多謝老伯指點,若僥倖能夠活著回咸陽,定於老伯豪飲一番!”青袍士子說罷,翻身上馬朝著城北渭水河畔的徵兵處趕去。

“姓辛?”

“這性子倒是辛辣,合我老秦人的胃口!”老吏輕聲嘀咕著,關上了招賢館的大門,用袖口在門鎖上擦了又擦。

渭水河畔,招兵處。

“姓名!”軍中書吏頭也沒抬的問道。

“辛棄疾!”青袍士子回答道。

“哪裡人!”軍中書吏在此問道。

“宋國!”辛棄疾回答道。

聽到“宋國”二子,軍中書吏不由的放下手中的毛筆,抬起了頭。

果然,一個青袍士子映入眼簾。

“宋國士子?”軍中書吏遲疑問道。

“不錯!”辛棄疾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