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招賢館,招賢納士!!!(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由是那種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好官,一個很純粹的官。
因此,李由的這番話問的很是直接,並沒有官場上特有的那種含蓄委婉。
李由是個很純粹的官,商鞅同樣也是。
商鞅看著李由,不由的心中趕到欣慰,他似乎從李由的身上,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縣令懶政,那便換縣令!”
“郡守懶政,那便換郡守!”
“不行者便下,為能行者讓路!”商鞅的回答也十分的乾脆。
變法者,必然是能使快刀之人。
快刀斬亂麻,方能變法成功。
優柔寡斷者,是變不的法的。
李由對商鞅的話很是贊同,但是,對於大秦來說,卻有令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大秦重武輕文,能夠擁有冶理一縣一郡之才的人寥寥無幾。這批官員換了,那麼何來替補之人。
商鞅慧眼如炬,已經看出了李由心中所想,沒等李由開口,便聽到商鞅淡然聲音響起:“為秦官者,未必非要秦人,開招賢館,像六國招納賢士。凡有冶國之才者,皆可為我大秦屬官。”
“妙啊!”
“妙!”聽聞商鞅此言,李由不由的讚歎道。
秦國乃是重武輕文,而在其餘六國當中,則是不乏重文輕武者,招納六國賢士,便等同與吸納六國的力量來增強自己。
而且招納而來的六國賢士,不會和當地氏族產生利益糾葛,為官必然會相對清廉。
不得不說,商鞅此計,當為一個妙極之計。
“李由,老夫一生尚未遇到一名佳徒,不知你可願拜老夫為師,學我法家之學?”
商鞅看著李由,仿若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的起了愛才之心。
“我李由至今空活二十餘載,也尚未曾遇到良師,由願拜商君為師!”李由說罷,便跪倒在地給商鞅磕頭敬茶。
老秦人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但是,對於拜師的這種大禮,卻是不能夠省略的。
咸陽宮,御書房。
商鞅帶著自己新收的弟子前來拜見扶蘇,商討在大秦開設招賢館的事情。
這招賢館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夠開設的,必要要以一國之君的名義開設招賢館。
如此,方才能夠顯示出我大秦重視人才之心意。
御書房中,商鞅將開設招賢館的意圖與扶蘇一番分說之後,扶蘇不由的連連點頭。
“商君此言甚是,開設招賢館,必然能夠壯我大秦!朕即可下旨,在咸陽城內建造一座招賢館,但凡有真才實學者,朕必當重用之!”扶蘇連忙應道。
曾經的大秦乃是重武輕文,甚至說是窮兵黷武都不為過。
在大秦一些縣令甚至能夠從二十餘歲做到七十餘歲,一生不曾有什麼功績,自然也就不會升遷。
只要在自己的任期之內,不發生什麼大的災荒,瘟疫等等,這個官職便可以一直做下去。
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正是因為沒有替換的官員。
沒有替補,這首發自然是可以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一個位置上坐的久了,自然會出現和當地氏族勾搭成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