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締結盟約之後,大漢屯集在漢唐邊界的三十萬大軍,也已經撤了回去。

顯然,有了大秦的震懾之後,大漢已經不敢貿然動手。

六國皆可嘲笑大秦的寒酸,但是卻無人敢忽視大秦的軍力。

大漢偃旗息鼓,而秦唐之間的交易已經在進行了。

秦漢邊界。

漢土,九江郡。

秦漢之間,被一條大江隔斷,而這條大江被稱之為九江。

沿江兩邊,有秦漢各一郡。漢土之郡稱之為九江郡,由大漢名將九江王英布駐守。而秦土這邊稱之為龍江郡,由秦朝老將內史騰駐守。

秦漢邊界的地形很是特殊,被九江隔絕。而九江之上,卻又有三座島嶼。最為奇特的是,這三座島嶼被天然的凸起連廊連在了一起。在九江當中,形成了一座天然的大橋。

誰控制了這三座島嶼,便等於控制了秦漢之間的交通要道,也控制了秦漢之間的貿易。

現如今,三座島嶼盡數都在大秦的掌控之內。

原本,這三座島嶼由大秦控制兩座,大漢控制一座,但是七年前的一場秦漢大戰,讓大漢丟掉了他們掌控的唯一一座島嶼。

漢皇劉邦乃是流氓出身,因此,一手欺軟怕硬可謂是玩的爐火純青。

在大漢近十年當中,共計打了十三場對外擴張的大仗。而這十三場大仗當中,有十二場是針對大唐發動的。

唯獨七年前的一戰,是大漢主動挑謔大秦,也正是這一戰,大漢丟了自己在九江之上唯一掌握的一座島嶼。

也正是這一戰,讓大漢知道了,什麼叫做赳赳老秦。這一戰之後,秦漢邊疆安穩了已經足足七年了。

大漢。

九江郡。

此時,在前往九江廊橋的路上,一支足足有數千人,押送著三百餘輛大型馬車的大型商隊。

馬車留下的車轍印很深,顯然,車上裝運的必然是什麼重物。

每輛馬車上都插著一面青旗,青旗之上寫著一個崔字。

崔氏商隊,這乃是大唐最大的商隊。

而在崔氏商隊的背後,則是一個龐然大物清河崔氏。

大唐與大漢敵對,但是,大唐各大門閥的商隊,卻能夠在大漢境內行動自如。

這也是為何,大唐出使大秦的使團會偽裝成商隊進入大秦境內的原因。

大唐的商隊之所以能夠在大漢境內活動自如,說到底正是因為一個利字。

大漢和大秦很是相似,都是以耕戰為主,手工業,工商業並不發達。

而大漢之所以比大秦富裕,一來是因為土地相比大秦更加的肥沃,二來便是受到大唐的輻射。

允許大唐商隊在大漢境內開展貿易,讓大漢短時間內富裕了起來。

而且,大漢和大唐有這一個相同點,那就是皇權受到了制約。

制約大唐皇權的,是大唐境內的門閥世家。而制約大漢皇權的,則是大漢開國時期,分封的諸多的異姓王。

也正是因為兩國這極其相似的原因,即便是大漢和大唐打的不可開交之時,兩國之間的貿易依然在進行。

前線打的你死我活,後方賺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