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疆域圖(第1/2頁)
章節報錯
夏曆十八年,夏至即至。
天氣開始變得炎熱,陽臺宮中花園內的植被又一次茂盛起來。
秦政也是如往日一般在書房中批閱著奏摺,左邊的一堆是還沒有批閱的奏摺,右邊的則是已經批閱的奏摺。
將手裡的奏摺摺疊起來,放在右手邊,抬起頭來,搖了搖脖子,雙手撐在桌面上,站起身來。
不由的轉身看向背後的地圖。
這面掛在牆上的地圖佔滿了整個牆壁,高達到12丈,長達到21丈,最上方的幾個字是用刺繡刺出來的——大秦疆域圖。
地圖的材料是布,地圖上的所有字跡或是山形地勢都是由刺繡刺出來的。
秦政的目光首先落在了最上方的部分,那塊區域除了地圖名稱外,其餘地方是一塊空白。當然不是純白,而是布料所屬的白色。
也不知道家醜靈子道長以及相關弟子人員現在如何,自從十四年前醜靈子進入北方後,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的資訊傳來,最開始的資訊表明北方是大塊的平原,北狄草原部落的大部分人員也是在草原上逐水而居。
繼續向北,有一條橫跨東西的山脈,山脈的高度不高,但是山脈的南北兩邊卻是兩種風光。北面長期寒冷,一眼望去,多是凍土,繼續向北,更多的是冰原;而山脈的南面就是大多數北狄遊牧所生活的草原,只有到冬天的時候,寒風雨雪越過山脈,降臨草原。
那時,草原北狄也將南下,中原北方與北狄也將展開拉鋸戰。
這樣的戰爭持續了千年,兩方都沒有輸贏,但是戰爭得必須打。
別的解法?這個時代,戰爭就是最好的解法。
自從醜靈子等人越國山脈之後,傳回來的資訊次數迅速減少,而其中的內容也沒有多少有用的東西,因為山脈以北的地理絕大部分都是冰原,對於帝國來說,太過遙遠。
目前看來,帝國北方的邊界,最多也就達到山脈的位置。
去年夏季傳回來的訊息,醜靈子帶著少數人繼續向北而去,其他的一些人在向回走,準備將山脈以南,長城以北的草原再深入探索一次。
目光轉向西面,十萬大山莽山從北向南衍生,一座莽山關在南北距離差不多的中間位置,如一根髮絲穿透十萬莽山,這也是秦國在這千年間,無論多大的起落,都能再次起來的關鍵,莽山關以西的西蜀,因為莽山關,永遠都是這片土地最是安寧的地方。
西蜀以西,也沒人能下來。
北方山脈起源位置,也有一座雄關,只是不如莽山關名氣大,喚作出西關。
西蜀以西地勢太高,西方的人想要進入中原,都是北上,然後從出西關進中原,同樣的,西方進來得人也把出西關叫做入東關。
寅靈子帶著弟子從出西關一路向西,和北方的寅靈子類似,越到後面,也就沒有訊息傳回來。
夏曆十六年年末傳回來的訊息,一行人正在準備穿過西邊的沙漠,看看沙漠的西邊到底是什麼?
但是從那之後,到現在差不多接近兩年的時間,依然沒有訊息傳回來。
從傳過來的訊息來看,從出西關以西小几百里開始,就開始是國家林立。
一國多或是有幾十萬人,少則幾萬人。
整個地勢從出西關的狹窄隘口開始,越往西越是廣闊,但是到了後面卻是南北兩面都是高山,北方山脈翻過之後就是無盡的冰原,而南方更是廣闊的山脈,與其他的山脈更是不同。
無數的山峰聳立,一起組成了高達密集的山脈群,很多的山峰,常人根本無法上去。
因此整個西域的被南北兩條東西向的山脈夾在中間,南北不得寸進,東面的入東關更是在秦國的駐守下一夫當關。
而更西面,有一塊地勢很高的高原,不是如山峰一般的山峰,卻是整個地勢一起抬升,使得上去的難度成倍提升。然而,就算是上去了,想向更西而去,對於常人來說更是沒有可能。
站在高原上,一眼看向西面,茫茫無垠的沙漠,眼前也只有一片黃色的細沙,這樣的場景一直延續到天邊,加上偶爾響起的怒號風聲,更是絕了人們進去的心思。
因此,西域的人們,在看到不熟悉的人,一般不會胡亂招惹,也許這個人就是從西邊穿越沙漠過來的人,或許是從入東關西出而來的人。
無論是哪一種人,都不是能夠隨便招惹的人物。
當然,天道四九,遁去其一。
在高原以南與西域南邊山脈連結的位置,也有一個關隘,與把東西隔斷的入東關類似,此關隘在東西向的山脈與高原的連結位置開了一個南北通道。
只是,只要你要透過這個通道,首先你要上到高原或是山脈。
視線自關隘的北方的口子開始,穿過峽谷,再過另一個關隘口子,是一大片山坡。
不是平常中入眼所見的山坡,而是高原在那個差不多的平面位置,地勢高度齊齊的向南面降低。
山坡上的絲絲小水流隨著山坡向下流淌,在流淌的過程中慢慢匯聚,水流為小溪,小溪為河流,河流為江流,最後匯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