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登臨仙島(第1/3頁)
章節報錯
卻說玄空踏上通天之路,自知正邪有別,不敢跑到二女身側,只得遠遠在後追隨。這條沙石路遙遙十數里,一些弟子功力較弱,走了好一段時間,才到得蓬萊仙島。
但見這仙島渾然一體,如一塊天然雕琢的瑪瑙山浮在海上,月光對映下顯得晶瑩剔透、璀璨奪目,十分美麗。
踏上仙島,才發現其中真正神奇之處,島上除了一些貝殼、海物,無論何物都與島體相連,這島宛若一塊巨大的雕石一般。迎面僅有一條上山之路,直通頂端。一側石體上刻著一段話語“初臨仙島,已觀落霞餘輝之景。”其後更有寥寥數百字似乎在描述落霞。
原本這些年輕弟子都鬥志滿滿,不想島上似乎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更無相爭的理由,一時間反而顯得一片和睦。
大多數人只道這裡是一處尋常景觀,粗略看了幾眼,便匆匆向山頂進發。只有極少的人知道其中隱藏的奧秘,如火龍真人關門弟子張繼真、南華子弟子李伯先、雲陽子弟子陳伯端,此三人合稱道門三秀。三人彼此心照不宣,在石體前默默記背。
玄空初登仙島,看見這段話,心中一動:“原來登島之前的落霞,就是六景之一,想必這道掌力名叫落霞餘暉。”又看下面的字跡,見寫道“霞起自陽至,臨於海,色若璇,燦比日月,…”這些文字看似形容霞光,但若細細品讀,便能發覺其中語義含糊不清,一些描述並不貼切。
玄空如今於武學一道見識之廣、修養之高,足以堪稱當代宗師,稍稍一讀便推想出其中深意。此文實則是落霞餘暉掌力的修煉法訣,以霞比作真氣,陽至便是陽至穴,海是氣海,璇原指美玉,這裡該是璇璣穴,日月便是日月穴,通篇盡是內力運轉精要。這掌力可謂是另闢蹊徑,所講乃是掌勁漸衰之後的運力法門,講究把掌力最後的餘勁迸發而出,如日落時最後一抹餘暉一般。
玄空記個大概,抬頭一望,見蘇念、薄揚已然走遠,心中一急便從地上拾了一枚貝殼,向兩人擲去。這力道使的恰到好處,待貝殼飛到兩人身畔之際,其上勁力已然竭了,輕輕碰在蘇唸的秀髮上,就好像有人在後面撩撥一般。
蘇念轉頭一看,遠處那墨袍大漢正向自己揮手。她只瞧那雙眼睛便能認出,不是玄空還能是何人?隨即俏生生的小臉,盈盈一笑,十分欣喜。這些時日,二女氣早消了,數日不見反到十分想念。
薄揚心有靈犀,也同時轉過頭來。瞧見玄空的一瞬間,她那俊美的臉上嘴角微微一揚,剛要笑出,馬上又變回那一幅清雅淡然的神情。她似乎並不驚訝,彷彿早知道玄空能找來這裡。
薄揚輕哼一聲,道:“早知琥珀那個死丫頭關不住他。”蘇念欣然道:“姐姐,大哥既然也來了,我們就等他一起走吧。”薄揚冷著臉道:“你我現在是道姑,他一看就是妖人,走在一起不倫不類,豈不令人懷疑?”蘇念一想也是這個道理。薄揚又道:“他走他的,我們走我們的,在山頂在匯合。”蘇念微微點頭。薄揚長劍一揮,再地上比劃幾下,然後扯著蘇念隨眾人而去。
玄空見她二人舍自己而去,心中一涼,嘆道:“咳!看來還是生我的氣,怎生想個辦法給兩人賠罪?”又看了幾眼那落霞餘暉的法訣,匆匆追趕而上。
待走到兩人方才所站位置,見地上刻著一行小字,寫道:“悟劍石,與君會。”心中登時轉喜,暗道:“原來如此,她早知有這塊石頭。”又見島上一片和諧,原本對兩人的擔憂也即放下。
他用腳底磨平字跡,這便安心前行。復行百餘步,來到一處平整的石臺之上,其上更有一低窪之處,落潮之時正形成一小潭水,如一塊光潔的明鏡。見周圍石壁上刻寫,觀月臺,賞鏡花水月。抬頭一望,是皓月當空,月光皎潔如玉;向遠處一眺,再低頭一看,海上水波漣漪,潭中一平如鏡,亦有月影倒映。再看下文描述:“姣月懸於天府,映於海,潛於羶,…”細細揣摩可知,這路“鏡花水月”掌法以奇幻見長,掌力附有兩道暗勁,就如同明月掛於天際,卻又兩道影光映於水中,虛虛實實、假假真真,虛變為實、實變為實,叫人琢磨不透。玄空原來所精掌法純以狠猛厚重著稱,今日偶然學到這門鏡花水月,陡然間彷彿進入了武學的新天地,受益著實不淺。
他一邊咂舌,一邊細細體味其中要義,雙手更比比劃劃,一會兒時間已將這門“鏡花水月”與先前那門“落霞餘暉”盡數掌握。這才滿意向的離去。
又沿石階而上,不出百步,見有一石臺,臺上兩塊奇石造型格外特別,其質地如琉璃一般透明,形狀中凸外扁,如同兩塊凸透鏡一般疊放在一起。玄空一下愣住了,古人自然不知,他卻發現這竟是一個天然的望遠鏡。若不是見到這東西,他幾乎都忘了自己從現代而來。再看石壁上刻的字,“觀星臺,賞燦若星璀”。
玄空走到石臺之前,小心翼翼湊過頭,觀望星空。今夜月明星稀,必須憑藉這兩塊奇石,才能看見星辰。之前那幾位道門傑出弟子自不知其中訣竅,只草草記下文字,便去了下一景觀。回過頭來,再要推思其中練法就甚是不易。領悟這掌法不僅要讀解註文,也要觀星象。其中敘述以北斗七星中貪狼星天樞、巨門星天璇、祿存星天璣、文曲星天權、廉貞星天衡、武曲星開陽、破軍星瑤光比作七道真氣內力,一不小心弄錯,可就大事不妙了。
“燦若星璀”掌法也是一路講究變幻的功夫,其中貪狼一道主殺氣,巨門一道主厚重,祿存一道主化勁等等,每一道勁勢各有用處,又各不相同。
待領悟這路掌法,玄空繼續前行。這時前方石道坡度漸漸下斜,似乎要通向仙島邊緣,繞一圈再直達島頂。
又過不多時,第四處景觀出現在眼前。這是一處臨近大海的石亭,名曰觀瀾亭,便是讓人坐在其中觀看波浪的。
但見海面水波不興,只有一道道細小的波紋。可輕輕拍打在那些怪模怪樣的礁石上,仍然激起不小的浪花。這路掌法所重境界便是遇強則強。正如眼前之景,本來是細波如鱗,一旦遇礁石為阻,便能激發出更強的力量。玄空觀景讀文,看到精髓之處也不禁頷首暗贊。
道門三秀尚在亭中,見玄空也在耐心觀景,微微驚訝。張繼真忍不住問道:“這位兄臺,你也知這裡面的秘密?”玄空不想節外生枝,搖頭道:“在下只是見這刻文寫的有趣,道長說這裡有什麼秘密?”三人聽他所言不盡不實,也不再與之對答。
幾人前後腳又走到第五處景觀,見有一座石臺,其名飲露臺,狀如一片大花瓣,質如翡翠,玲瓏剔透。一旁石壁上寫道:“丑時到辰時,觀‘冷露無聲溼桂花’。”幾人均知,這句詩詞出自一首唐詩《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其意是指夜晚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溼了桂花。想必這第五如掌法就叫做“冷露無聲”。再讀其下注文,隨即知曉這掌法勁勢輕柔,掌力需如露水一般無聲而凝,又如露水一般悄然消散,無聲無息之間將內勁施於對手。
眼下已過了丑時,這花瓣之上,一顆顆晶瑩的露水漸漸凝結,多數人看了眼石臺,就快步而走。這些人自登島以來,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寶物,都以為瑰寶一定就在前面,唯恐走慢一步,失了先機。卻不知機緣就在眼前,可惜自己看不出其中訣竅。也有幾人心機不淺,瞧見道門三秀在此駐步,便也跟著欣賞這露水景觀。
張繼真側目斜睨,盯著玄空的身影,始終感覺有些怪異,又搭話道:“兄臺在此等候,也是在觀露水嗎?”玄空說道:“正是!這裡寫‘丑時到辰時觀景’,在下想前人的話總不會錯,左右無事,多等幾個時辰也無妨。”一些人已經抬腳,聽聞玄空的發言又紛紛返了回來。張繼真點頭道:“兄臺高見,貧道佩服。”暗想:“這人的見識不錯,可他是誰?我怎麼想不起江湖上有這麼一號人物。”李伯先一向直言直語,開口道:“兄臺見識不凡,想必定是當世俊傑。常言道明人不做暗事,何不以真面示人?”
玄空淡淡地說道:“在下只是一無名小卒,更無門無派,相貌粗鄙羞於示人。”這番話直接堵住了眾人的嘴,再無人上前言語。
時間緩慢度過。辰時,終於有幾顆露水漸漸蒸發而去。正當眾人耐心觀景時,玄空猛然聽見身後風聲有異,當即腳下一點退出半個身位,餘光掃見一木杆從身旁劃過。這突然而來的變故,把旁人都給嚇了一跳。眾人定睛一看,見南華子不知何時已經來到了飲露臺。又瞧南華子打扮頗為狼狽,渾身溼漉漉的,好像掉進了海中。任誰都好奇,誰也都不敢問。
原來南華子乘木筏而行,他既不會划船,那木筏受他驅使在海中央來回的打轉,怎麼也遊不到仙島這邊。若非風平浪靜,他這道門三尊之一險些葬身大海。木筏隨波逐流,待飄到了離仙島較近的位置,南華子果斷棄船,施展高深輕功踏浪而至。本來尋常弟子走半個時辰登島,他卻足足用了好幾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