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興致勃勃趕往梨園 六藝位尊四傑從之(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國師彝祖焦急的催促下,其實他自己也沒吃幾口,可現在已經不知道飢飽。只想趕緊到東方先生所說的「梨園」之中。
所有士兵也只能大口大口的趕緊把那些個燒雞給吃完,幾個喂珍奇異獸計程車兵可就苦了。他們剛喂完動物,就被告知隊伍要開始啟程了,不過他們依舊抵不過如此香噴噴的燒雞的誘惑,一把將燒雞抱起來,邊走邊啃。
東方先生「梨園」需要向北面出了「武威城」,再眼中繁華似錦的桃林大路走上二十里地,才能到,怪不得東方先生用了這麼久才到。
不同於「武威城」那麼濃重的練武之風,這剛出了城門,踏上這條桃林大路,便是滿路桃香,四處落英,一副截然不同的詩情畫意。
東方先生說這條路是「燕國」的翠玉王,也就是當今炎黃皇帝的四哥慕容均茂修建的,這個翠玉王和他大哥慕容均威素來交好,所以從「武威城」的北門開始,便修建了這條延綿不絕的桃林大路,彎彎曲曲幾十里路,一直通往他的翠玉城,而這「梨園」只不過是整條桃林大道上的一處歇腳之處。
東方先生還告訴彝祖,這梨園是整個「燕國」最具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慕容翠玉尚藝,但也不輕武。所以整個「梨園」盡收攏了一些各類藝術的頂尖任務。其中以當今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魁首的幾人最為有名,被稱為「六聖」,然後是「琴棋書畫」為強項的四傑,像他這樣只在吹笛方面獨居天賦的人,在這「梨園」之中可是沒什麼太高的地位,而且也跟了慕容均茂沒多久,兩三年輕才進入的「梨園」。所以,這次接了明令,過來「武威城」接待「南詔國」使團一行,便只能由他代為跑個腿,辛苦一下了。
國師彝祖聽得津津有味,不自覺地頻頻點頭,感覺自己來了一趟「大燕」長了不少見識。
兩人聊著聊著,突然感覺馬車速度有些放緩,彝祖正打算起身檢視一下外面發生了什麼。可那東方先生卻道:“國師不用看了,估摸著我們的車隊應該已經快到梨園了。一定是「禮尊」過來出園相迎了。”
果不其然,不一會兒,馬車便停了下來,整個隊伍也隨著站立在原地。
彝祖剛剛探身出去,就聽見外面有人鼓樂齊鳴,似有百人合奏,曲子熱烈正肅,必然是在迎接貴客的時候才能聽到的。
彝祖剛出了馬車車廂,那些鼓樂之聲便已經停止,一名白衣男子,花白了半邊長髮,不過一眼看去仍舊風姿綽約,儒雅恭謙,兩隻手交叉行禮,身體略略下彎,不過昂著頭雙目凝視著站在車廂外的彝祖,竟然也會「南詔國」語言,並溫文有禮地朗聲道:“聽聞「南詔」國師入我大燕朝貢,舟車勞頓,甚是辛苦。特此讓東方先生接國師過來,休憩一下,順便交流探討一些「大燕」的皇家禮數。”
彝祖不知「大燕」是何禮法,只能轉頭瞧著身後的東方先生。
(本章未完,請翻頁)
東方先生尚未開口,禮尊卻又立即說道:“國師,你雖是朝貢,但此時卻是我們「梨園」的座上賓,無需在意兩國禮節的不通。到時候,在下還想跟你請教「南詔」的禮儀,看看有什麼求同存異之處。”
彝祖知道自己不懂燕國禮法,便仿學著禮尊的樣子,拱手回道:“大燕國真的是人才濟濟,這次我能來歸國,真的是大開眼見。”
“國師過謙了,您入鄉隨俗,已是不易。在下佩服!”然後一伸手,伸直右臂朝向北面,掌心向上,對著彝祖和他的車隊說道:“請國師挪步到「梨園」,大家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場所!”
“謝謝!”彝祖拱了拱手,便不敢再坐車,就在炎霜雙婆的攙扶下,落到地上,一路跟在禮尊身後慢慢前行,而梨園的鼓樂也一邊走動,一邊再度響起,甚為隆重。
東方先生卻靠坐在那馬車上,一副置之不理的放肆表情,從剛剛他登場的舉動來看,就是一個不按俗禮之人,想必和這五尊之一的禮尊恐怕也有些不太對付吧。
一行人走的比先前慢了不少,不過好在禮尊是按照「大燕」進貢的規矩,盤算了一下,出城三里相迎相迎的,所以也沒多遠,僅僅半個時辰左右邊來到了「梨園」。
一路上東方先生都提到「梨園」,彝祖還以為這就是個聚了不少頂級文人墨客,藝人才俊的大園子。可走近一看才發現,這哪是園子,分明是一座小小的城池。
而這裡依然延續了桃林大路的錦繡風雅,整座「梨園」依舊桃紅柳綠,城裡來往之人也是風雅脫俗,這裡面每一條街道都被劃成一方不同的特色。有的地方絲竹繞樑,有的地方鼓樂喧天,有些地方書聲琅琅,有的地方落子聲陣陣。還有吟詩答對,弓弦射藝,御車跑馬,繪卷山河,零零總總無一相同的在每一個街區裡呈現,可是卻又如此的和諧。
禮尊帶著彝祖一行人來到一處安靜的街區,這裡被打掃的一塵不染,不過裡面沒有絲毫動靜,顯得一場寂靜。
“國師,這裡便是王爺們為「南詔」使團安排的落腳之處。你們可先住下。”禮尊又恭恭敬敬地拱了拱手,瞧了一眼旁邊早已靜悄悄地站著的一群男男女女,對這彝祖道,“我已安排六六三十六名僕人,照顧你們的飲食起居,以及後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