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不拒小節棄卒保車 休為玉碎攻心為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楚河郡的陽明山前,林淵打了一個大勝仗,成功與楚河郡內韓石勇所率領的部隊成功匯合。兩軍合兵一處,林淵率部將來到韓石勇的中軍寶帳。
此刻,兩名貼身衛兵正費盡氣力,替韓石勇卸下厚重的黑鐵鎧甲,鎧甲的一塊胸部剛著地,便揚起了一陣塵土,估摸著整套鎧甲怎麼也有個幾十斤重。
雙方將領們各自落座,互相做了一番介紹,林淵才發現這韓石勇的原來並非楚河郡的將領。因為這些年天下紛亂,作為東南邊境的楚河郡也是陷入連年的戰火之中。到目前,楚河郡內各個城鎮縣的軍隊只夠守備當地,若要分兵打擊郊外四處流竄的賊寇,可謂是力不從心。林淵也終於明白楚河郡為何會突然間聚集了如此一大波賊寇。
當地無力平叛,自然要四處請求援助。這韓石勇的部隊如同林淵一樣,也是前來平叛的援軍,只不過他不屬於任何太守、郡王,而是燕帝慕容鈞天麾下的一支禁軍。
因此這韓石勇的出身來歷自也非同凡響,想他韓家上下已經三世為將,父親韓忠德曾經是在北燕金獅王風師豪手下先鋒官,率領長嶺鐵軍攻城略地,平亂蕩寇,樁樁件件都是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卻在一次攻城行動中,捱了飛箭流矢,最終馬革裹屍。
風師豪念其戰功卓越,所以培養他的獨子韓石勇,準備讓他接替父親職位。
不過,燕帝慕容鈞天似乎也留意到了韓石勇,於是一紙詔書將他調到盛京。
可韓石勇畢竟是個年輕人,缺乏行軍打仗的經驗。於是,燕帝給了他一些人馬,先讓他去剿平大燕內部的一些山賊土匪,藉此歷練。
韓石勇的確如他父親一般英勇無比,所以,連連剿匪成功,兩年的時間,二十歲時就獲得了燕帝卿賜的「平寇將軍」稱號。
雖然這只是一個雜號將軍,可他手下的軍士卻足足有一萬餘人,人數直逼那些名號將軍。
然而,這一次陽明山剿匪,他卻遇到了硬點子。
不同於其他山匪那樣的烏合之眾,陽明山的山匪不但敵人數量眾多足足有上萬人之多,而且訓練有素,他們中大多數人並非土生土長在楚河郡,而是曾經被大燕剿滅的「後越國」的餘黨殘將,賊首伍寶駒是後越的一名將軍,能征善戰,深諳兵法。大燕曾詔安過幾次,都沒沒有成功,無奈只能釋出通緝令,於是伍寶駒便東躲西藏,後來暗中集結參與勢力,佔山為王,落草為寇。
前不久韓石勇帶軍隊前來陽明山平亂
,剛一見面兩軍便真刀真槍的幹了一仗,可是裝備良莠不齊的賊寇怎麼會是韓石勇鐵甲軍的對手,沒打多久伍寶駒就下令撤退。
韓石勇立功心切,率軍追殺,結果反被伏擊。還好藝高人膽大,才衝出重圍,軍隊也損失了千餘人。
從此以後,伍寶駒似乎已經發現了韓石勇的弱點。他們憑藉著對明陽山地形的瞭解,以及賊寇們輕裝上陣的優勢,與韓石勇的鐵甲軍玩起了迂迴戰。一會兒設伏、一會放陷阱、一會正面打了就跑,一會背後劫他糧草,把韓石勇打得手忙腳亂,險些崩潰。
不過韓石勇畢竟出生於武勳世家,面對如此劣勢的局面,他們意氣用事,也沒有帶軍撤退,而是命令所有鐵甲軍在水源邊上就地圍成一個大圈,將糧草輜重放在圈內,如同一個鐵桶一般固守,等待援兵到來。
而伍寶駒面對鐵桶陣,一時半會也拿不下,於是親自帶兵將韓石勇團團圍住。
後來,不禁意間得到訊息,南安郡派了援軍前來,於是他又派了兩千賊寇埋伏在蒼雲山峽口處,準備圍點打援。
沒想到被小心謹慎的林淵識破,伏兵撤退時又遭到追殺,損失慘重。於是便只能退守回陽明山上的大本營中。
第二日,雙方議定,韓石勇帶領的鐵甲軍機動性不足,所以負責保衛整座陽明山,把守通往山下的各條通道。岑名帶領兩千弓手輔助,若發現有偷偷下山突圍的賊寇,一律以弓箭射殺。林淵和陳新集合軍力,嘗試從東西兩端同時攻山。
結果進攻的號角吹響還不到半個時辰,林淵和陳新就灰溜溜地回了大營。原來陽明山地勢複雜,加之一路上設定了各種機關、陷阱,還有敵人弓箭和落石的威脅,簡直是易守難攻。於是,眾將只能再度回到大營商討對策。
此時,軍營外來了一小隊人馬,為首的軍士長彙報,在望江和楚河上下都搜了個遍,沒有發現星官的屍首和身影。
林淵更加鬱悶,擺了擺手讓軍士長退下,突然身後韓石勇大笑道:“這人來的正好,倒是提醒我了!”
“韓將軍可有破敵之策?”林淵問道。
“能不能破,不知道,不過肯定能給賊寇帶來不小的麻煩。”韓石勇信心十足地說道。
“求教!”
林淵拱手道。
“斷他們水源!”韓石勇笑道。
林淵思索了一會兒,擔心道:“好是好,不過我們居低,賊寇居高,萬一河水潰堤,我軍豈不是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