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主題曲一般在電影上映前一段時間釋出,為了一個宣傳。

可以引發觀眾的期待和熱議。

所以質量方面,不能錯一點。

現在聽見大林終於製作好後,徐爭很意外,更意外的是沒找別人商量,找了自己。

顯然關係要好幾分。

又怎麼不好。

正是他推薦的導演,更讚歎他的演技,三個月見證太多太多。

“你現在發給我吧,我聽聽看。”

“我也是才製作好,您提提意見,看有沒有改的地方。”

“才製作好?”徐爭更加喜出望外,顯然大林子很上心,於是心情不錯地接受了歌曲。

但主題曲這玩意,沒有一定研究不可能拍板,詞和曲都需要嚴格討論。

要把電影的基調體現出來。

所以歌曲出來往往不太可能一下確認成功,總是會稍微修改一點。

接收到歌曲,徐爭今天沒什麼事情,給自己泡一杯咖啡,一邊喝一邊聽。

確定主題曲是一個大工作。

聽完了,他還要找導演等人商量,只是不聽不要緊,僅僅第一句,便讓徐爭整個人在家裡有些愣住。

歌曲四分鐘,他四分鐘沒有動作一點。

很難想象一首歌,竟然唱出了各色小人物的生存艱難和為生活付出的努力。

這不是真切體會過根本寫不出的。

頓時他覺得讓大林寫歌太恰當了,因為他飾演過角色,正因為飾演,他才能明白感覺,甚至在唱法上也能表達。

要讓隨便一個音樂人唱,唱不出來。

因為這是他們的電影,其他音樂人是外人,沒參與過,大林不一樣。

聽完第一遍,徐爭表情一喜,有點不甘心,想再聽一遍。

一遍過後,再一次加深了一次喜歡。

太合適了,大林是他們電影的一個寶藏人物啊。

又能演戲,又能唱歌,以後還得了。

但沒有第一時間給對方打電話,反而又聽一遍,回味回味拍攝《我不是藥神》的日子。

那段日子每個人都很進入角色,或許正因為進入角色,他寫的歌每一個字都在說程勇、呂受益、黃毛等人。

尤其想到呂受益病死、黃毛為程勇開車出車禍死,心頭更堵的慌。

戲如人生,人生入戲。

我不是藥神是有原型的。

第三遍聽完,終於不再聽,徐爭想要喝一口咖啡,但咖啡早涼了。

已經有十幾分鐘的時間。

二話不說給對方打過去電話。

郭啟林在家裡休息,忽然接過電話,“徐叔,您聽了嘛?有什麼建議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