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劉福通舉義旗朝野震盪 各地區風雷急天翻地覆(8.5頁)

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辛卯歲)五月初一,信奉白蓮教的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等人在河北永年縣白鹿莊聚集3000多教徒準備起義。

因訊息洩漏遭到官兵圍攻。三人各帶一路人馬分頭突圍。

突圍時,韓山童犧牲,其妻楊氏和兒子韓林兒逃進武安山(今河北武安縣內)。劉福通是河南江北行省汝寧府潁州(今安徽阜陽市)人,和杜遵道衝出重圍後南下潁州。

五月己酉是朔日(初一)。辛亥日(初三),劉福通、杜遵道等人在潁州地區率眾起義。這個部隊人人頭裹深紅布巾,身穿絳色斜襟短衫,腰繫一條絳色布帶。他們打著紅旗,時稱“紅軍”,亦叫“紅巾軍”。

劉福通(13211366年),出生於潁州泰和縣(今安徽阜陽市界首)劉肖鎮的一個富豪之家。青年時任過固始縣(今屬河南)巡檢(九品),負責訓練兵卒、巡邏城邑、擒捕盜賊。後來辭官。

他自幼聰明過人,讀過鄉學,崇尚仁義,為人也正直仗義,因此對元朝的殘暴統治非常不滿。

白茅堤決口七年後,1351年四月,勾心鬥角的朝廷內部暫時穩定。為了堵住決口,促使改道的黃河回到原路,恢復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元廷中書省右丞相(正一品)托克托帖木兒(簡稱托克托)奏請朝廷任命漢人水利專家賈魯為工部尚書(正三品)兼總治河防使。結果得到批准。

賈魯曾經勒索劉福通家的珍獸白鹿未遂,擔任河防使後,他挾私報復,治理潁河時修改河道,讓河水經過劉家,迫使其搬家。劉福通無可奈何,於是造反。

這支起義軍首先攻佔了潁州城。

五月壬申(二十四)日,元廷命樞密院同知(正二品)圖克齊領阿蘇軍①

六千和數支漢軍討伐劉福通紅軍。

“漢軍”是由原金國的漢人和女真人、契丹人組成的軍隊。

圖克齊,回回部族人,素稱精悍,善騎射。當時與河南行省徐左丞(正二品)一同進軍豫南。二將每到一城,便入妓院、沉溺酒色。軍士則以剽劫擄掠為事,對如何討伐劉氏紅軍,漫不經心。

六月,劉福通紅軍攻下潁州西南的羅山縣(今屬河南),接著拿下真陽縣(今河南正陽縣)、確山縣(今屬河南)。劉福通紅軍勢如破竹,隨後北上攻佔舞陽縣(今屬河南)、葉縣(今屬河南)等。

元軍首次與紅軍對陣時,圖克齊見紅軍陣式龐大,漫山遍野,便揚鞭叫道:“阿布,阿布。”“阿布”就是“走”的意思。於是,所部及各路漢軍全部撤退。一時間,此事在淮西傳為笑談。

後來,圖克齊戰死於上蔡縣(今屬河南)。其阿蘇軍水土不服,病死者過半。敗將徐左丞則被朝廷所殺。

九月,劉福通率紅軍南下,攻下汝寧府(今河南汝南縣)以及羅山縣附近的息州(今河南息縣)、光州(今河南光山縣),人馬發展到十萬,基本控制了今日的豫南地區。

徐州蕭縣(今屬安徽)有條漢子,姓李名二,豪爽仗義。家裡屯有一倉芝麻,時逢饑荒,李二就開倉以芝麻救濟饑民。從此得到一個尊稱——“芝麻李”。

1351年八月丁丑是朔日(初一)。丙戌日(初十),芝麻李和坊裡的社長②趙均用交談。

他暗示說:“潁上義兵起事,官兵未能如何。此時正是男子奪取富貴之秋

。”

趙均用心領神會,說道:“據我所知,城南老彭勇猛彪悍,又有膽略。不

得此人,不可舉大事。不過,我可為爾致(引來)之。”

次日,他造訪其家,對老彭說道:“自古,凡連年天災人禍,朝廷又昏庸

無能之際,皆是英雄輩出耳!”

老彭明白其意,問道:“有芝麻李耶?”

“必有!”

老彭興奮地說道:“惟吾興也!”

老彭入夥,趙均用有了膽量,接著又聯絡了毛貴等五人。一天,芝麻李、

老彭、趙均用、毛貴等八人歃血結盟。經過商議,芝麻李打算在蕭縣起義,殺了當地的官吏,佔領此城。

老彭名叫早住,年長,讀過鄉學。

他建議說:“蕭縣小也,易攻難守,不如直取徐州。徐州大,民多兵源足

,且易守難攻。此時,徐州正治運河,四處皆是河夫。吾可扮作挑河夫入城,元兵不易起疑。”

於是,大家同意他的建議,決定悄悄佔領徐州,再高舉義旗,招兵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