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童話——看《動物世界》有感
章節報錯
逃跑也可以是美麗的嗎?可以的,比方角馬被食肉動物追趕時,或者為了生存它們集體大遷徙時,都是美麗的。不僅美麗,而且還很有氣勢,算得上是萬馬奔騰、洶湧澎湃了。
食草動物中,除去大象河馬之類,大都沒什麼本事,隨便一個什麼食肉動物都能吃了它。你看那些食草動物,一個個的個子不小,美麗可人,但它們連只小豺狗也幹不過,只有逃跑的份兒了。它似乎還有點自知之明:自己沒什麼能力,息事寧狗就是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所以,一有風吹草動,甭管是大獅子還是小豺狗出現,它統統就是跑。
溫馴而又美麗的東西,大都沒什麼能力。小豺狗不美麗,但它挑釁性和殺傷性都很強,它還能狗假虎威或狗假豹威,同時也能與虎豹或老鷹們爭食,它們吃剩的骨頭或腐肉也可以啃啃。
角馬們的美麗其實是無可奈何的美麗,正如西施肚子疼皺眉頭之美麗一樣,天性使然,並非有意為之。你對此若還要玩高深,比方向老虎或豹子進個讒言什麼的,說它們從容不迫,是表現美麗,那就未免太可惡了。有一天狐狸就向豹子進讒言:“你瞧這些狡猾的東西,還搞馬海戰術、擺八卦陣呢!如此你跑來,它跑去,弄得您眼花繚亂不知從何處下口了不是?”
“可不咋的!還真是不知從何處下口哩!”
“它們還在那裡玩美麗呢,還四蹄翻花,來慢動作呢!這不是故意慪您、向您示威嗎?那還不狠狠吃它一傢伙?”
“吃是吃,關鍵是角馬太多,反倒不知如何下口了。”
“當然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吃了這個吃那個了,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嗯。”
“嗯,各個擊破對,吃!”
狐狸又找到角馬的頭兒誇讚道:“你們跑起來還怪美麗哩!速度也不慢,能拿個長跑冠軍!”
角馬很氣憤:“人家危害到我們的生命了,你還在旁邊欣賞美麗!”
“不是欣賞,而是事實,你瞧狼蟲虎豹們那德性!它就是勝利了也不美麗,更不光彩!”
人類是最公允的。他們既欣賞角馬逃跑的美麗,又讚揚虎豹捕殺的兇猛,特別更加保護兇猛的東西,稱他們為稀有的珍貴動物。
懷念批評(一)
我們沂蒙山人在陌生的地方若讓公家人兒訓一頓,心裡往往要害怕。問題在於他訓你的時候,問你是哪個單位的,叫什麼名字,聽上去讓人心裡發毛。你覺得他要先將你的名字記下來,爾後再慢慢地整治你。所以,知道這個特點的公家人兒,遇到需要吵架的場合,一般都是上來就問你是哪個單位的,叫什麼名字。對方一聽這個,差不多都會老實。如果你戴著讓他分不清是哪個部分的大蓋帽兒,穿著某個行業的標誌服,再讓他站好什麼的,效果會更好。
這是過去,而且物件僅限於不識字和沒見過世面的人。
現在不行了。你遇到個讓你生氣的場合再來這一套,沒人買你的賬了。他要跟你幹,他要將批評變成吵架:“你管我是哪個單位的呢,你算老幾呀?”
我先前一直有這麼個見解:兩個身分差不多的人臉紅脖子粗地爭執著什麼,叫吵架;上級很嚴厲地大聲跟下級說話,那叫批評。你將一種正常的批評變成吵架,那就會令上級很尷尬。甭說上級了,老師與學生也是這樣,比方老師正批評著學生,旁邊過來個人說是,哎,你倆別吵架,那老師就會很難堪。
批評是一方有錯,另一方對其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裡面有個原則性的問題。吵架則是雙方都企圖證明自己對、對方不對,你很難聽出有什麼原則在裡邊。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黨的優良傳統。開展健康的批評,有助於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和淨化工作環境。但要開展起來卻不是很容易。比方張三做錯了事兒,領導上批評他兩句,你這裡剛批評完,絕對會有人在張三面前鳴不平:“他是報復你呢,跟他幹!”一下子把張三的火拱起來,他就要跟領導上纏。弄到最後說不定還結了仇,成了個人之間的矛盾。所以,人際關係緊張或存在著派性的單位,很難開展起健康的批評來。
健康的批評需要有一個健康的空氣。手藝人中的師傅與徒弟之間,部隊裡面的上下級之間,學校裡的師生之間,家庭中的父子之間,都比較容易開展批評。我們偶爾看見一個老司機很刻薄地訓一個新司機,甚至連罵帶甩打,你以為那新司機會翻臉,其實沒事兒。他再下不來臺也得受,頂多背後嘟嚷兩句。這是因為他們中間有一種默契:這是行規,你將來當了師傅也這樣兒。先前我有一個首長是老紅軍,他到上邊兒開會的時候,因為一件小事兒讓個不是老紅軍的副政委批評了兩句,他回來之後作自我批評光我親眼見到和聽到的就有三次。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他還在部直機關的軍人大會上檢查自己讓副政委批評的原因及思想根源。一般人覺得他是老紅軍,資格比那副政委老,他會跟他幹或不在乎。其實不可能,他沒那個意識,也沒那個膽量。這樣的批評空氣就是健康的了。在這樣的空氣底下,作為批評的一方就要格外地注意工作方法,關心群眾生活。
受這種空氣薰陶,我的上下級觀念比較強。我剛從部隊轉業的時候,在一個縣城的廣播站負過一段小責。那年麥收時節,我們播的個天氣預報沒報準,預告中沒雨,結果屆時下起來了。一個副縣長就打電話將我訓了一頓。我向他解釋:天氣預報是氣象站的事,我們只是播一下,並不管準不準的問題。他不聽,反說我態度不好。我當時尋思,天氣預報不準,他分管農業,可能有點急,再說代人受過也是一種美德,遂沒吭聲。旁邊兒的編輯、播音員就要我跟他纏,說他是耍酒瘋呢,他不是一次兩次了,上回播了個《妹妹找哥淚花流》他也打電話訓我們。儘管如此,我還是沒跟他纏。他們即說我看著像個人物似的,其實也沒什麼稜角。我後來因為另一件事兒跟他纏了,他們又說我活得英勇,顯示了人格的光輝什麼的。瞧,這觀念的差異就這麼大!
職業或年齡的原因,我們很少聽到令人溫暖的批評了。偶爾聽到些閒言碎語,也是拐好幾個彎兒才聽說的,你找他證實一下,他往往還不承認,不像些正派人。
健康空氣裡面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多麼讓人懷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