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成熟的作家也有讓人家退了稿子的經歷,我還沒聽說有哪個作家從沒讓人家退過稿。這是因為成熟是從不成熟走過來的,你不怎麼成熟的時候,寫出來的稿子就一定篇篇都好?我不信。成熟點的作家讓人家退稿少,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作品的毛病,在發稿之前他自己就改過來了,他將某些應該編輯做的事情提前替他們做了。

所以,讓人家退了稿,不是件丟人的事。而且某些稿子讓人家退了,不一定就是稿子本身的問題,而是你投的方向不對,你將《怎樣做臘八蒜》投到《人民文學》上,我估計採用的可能性就不大。有讀者來信說,我在[玉堂之說]的小專欄裡,往往跟人抬閒槓,這句話也有點抬閒槓之嫌了:誰將《怎樣做臘八蒜》投到《人民文學》上來著?確實就有。我做過某文學刊物的編輯工作,我就遇到過。關於投稿方向不對的問題,我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下面就說說我兩次讓《大眾日報》和《齊魯晚報》退稿的經歷。

我認識一些各種報刊的編輯,但都是透過投稿才認識的,沒有一個是先認識了再給他們投稿的。那年我寫了個小小說,投給了《大眾日報》的豐收副刊,不想編輯先生看了之後很惱火(當然是後來才知道的),說我罵他們。原來那小東西里有一句打油詩,叫“我會寫詩你信不信?我是山東的積極分,我一手拿著煎餅吃,一手拿著大眾日。”他非但沒給我發,而且連稿子也沒屑退。後來我知道那編輯先生就是逢進兄。待我跟他熟起來的時候,他說是,你一邊罵著我們,還一邊讓我們發稿子,那有這麼便宜的事兒?——這是我投得方向不對了,若是投到別的報刊,他不一定就有此感覺。

讓《齊魯晚報》退稿是最近的事,按說我在他們這裡開專欄,應該有點交情,但人家照退不誤。我寫某人發表演說,在那裡自吹自擂……我的成舅有木共堵,我的學問綠人皆知。這些年,我熟讀三字經,學貫西和中,外國百年孤,中國李自成,臺灣三根毛,香港金大庸,鋼琴無線譜,二胡梅花弄,陰陽與八卦,老莊和易經。運用義屎流,創作頗來豐,致富六十訣,出差把惕警,房產懂經紀,股市懂牛熊,大款如何傍,求愛三整合,房術十八般,無師能自通,小說能先鋒,寫詩會朦朧……當鹽撈,我得醬也是全國最多的撈,全國醬五次,省以上侃物醬八次,豐乳醬、潔爾陰醬、三枝劉醬各一次。——稿子是好稿子,只是錯別字多了點兒,遂讓他們退掉了。

我喜歡看一些錯別字很多的稿子。錯別字多,說明他不是抄別人的。可當我故意寫上幾個錯別字的時候,人家還不買你的賬。難道你們印出來的東西就沒有錯別字?可以肯定地說,如今沒有一張報紙上沒有錯別字,如此說來,光興你們印錯別字,就不興咱寫錯別字?我想不通。

至於我剛開始學著搞創作的時候,讓人家退掉的稿子就更是多了去了。先前不好意思說,如今臉皮厚了些,丟個三回兩回的人,不怎麼在乎了,遂在這裡說一下。

我不贊成這樣的說法:某某某寫了九十九篇稿子人家沒用,結果第一百篇就被採用了。以此來鼓勵人猛寫狠寫。這就有點盲目了。九十九篇不用,是寫作的方式方法不對頭,如果對,不可能九十九篇都不用,到了第一百篇才用的。三兩篇不用就該調整一下了,別在那裡硬撐,堅持到九十九篇才覺悟。

寫點可愛的小文章,爾後將它裝到信封裡,再寫上某某編輯部的地址、到郵局去投的那種感覺真好啊!比文章發出來的感覺還好。發了,就沒有了期待了,甚至還有點小失落。你覺得能發、但暫時還沒發時的感覺最好,那是豐收在望的喜悅,豐收在望比豐收之後的感覺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