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測智商(第1/2頁)
章節報錯
1992年的深秋,寒霜滿地、秋葉飄零,初一第一學期的中期考試來了。
這是劉愛雨和陳望春的第一次登臺亮相,劉麥稈和陳揹簍都伸長脖頸關注著這次考試,都明白開局很重要,它會影響隨後的戰略走勢。
為了真實測試出劉愛雨和陳望春的真實水平,這一次期中考試,初一級破例採用了匿名封卷考試,閱卷老師們看不到姓名,也看不到考號,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公正公平的原則。
陳揹簍早早到了學校,等待成績匯總。
徐朝陽校長拿著成績單,和他一塊分析,成績是按照語數外三門主課排名的,初一級一共四個班,共223名學生,劉愛雨排180名,陳望春排182名,都處在全年級的後面。
徐校長和五年級成績對比後說,陳望春退了43個名次,劉愛雨退了40個名次。
陳揹簍疑惑,怎麼苦抓狠抓之後,成績反而退步了?
這也是令徐朝陽校長困惑不解的問題。
他找科任老師瞭解了,兩人在課堂上的表現還可以,能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不做小動作,而且之前,兩人之間屢禁不絕的傳遞紙條的現象,也杜絕了,但是,他們的成績,就是沒有達到一個預想的高度。
第一個回合的較量,陳望春完敗,陳揹簍以為他有了金鑰匙,就無所不能,沒料到還是被劉愛雨踩在了腳下。
已經得知考試成績的劉麥稈,趴在牆頭上露出個腦袋,說開了風涼話:“我家愛雨不是念書的料,一隻飛不高的雞;你家陳望春是條龍,能翻江倒海呢。”
然後,劉麥稈掉轉屁股去村裡,哪裡人多,他就往哪湊,將劉愛雨的成績單亮給眾人看,說:“啥金鑰匙?狗屁,就是一把鎖,揹著這個鎖,有三頭六臂、七十二變化的孫猴子也翻不了身。”
陳揹簍去找徐朝陽校長,問:“陳望春是不是一塊讀書的料?”他問這話時心是顫抖的,害怕他的一線希望破滅。
徐校長說:“三百六十行都一樣,要幹好,得有一點天分;有些人笨,你就是把他的腦漿子打出來也沒用。”
徐校長的觀點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他一直強調勤奮努力,現在卻談的是天賦,陳揹簍非常擔心,陳望春有沒有學習的天賦。
徐校長說:“可惜咱們這太落後,要是有測智商的儀器就好了,如果他的智商在160以上,那他絕對就能考上狀元。”
陳揹簍問:“160的智商很聰明嗎?”
徐校長說:“當然了,愛因斯坦的智商就是160 ,最偉大的科學家,你說他聰明嗎?”
徐校長沉思了一會說:“雖然沒有測智商的儀器,但我出一套題,也能測出智商。”
陳揹簍急切地說:“那你趕緊測測陳望春。”
他不忘叮嚀,把劉愛雨那個丫頭也測一下。
星期三下午的第七節課,學校安排的是課外活動,實際上沒有組織,學生一盤散沙,打球、約會、打架、抽菸,想幹嘛就幹嘛,這是一天之中最放鬆最愉快的時段。
劉愛雨和陳望春約好,兩人在操場邊的樹林裡見面。
自從開始了一場莫名其妙的長跑後,他們不能公開見面,而是要像地下黨一樣傳遞暗號,秘密會面,這雖然不方便,但相當刺激。
第六節課未下,徐朝陽老師就站在初一(1)班教室門口,下課鈴響了,學生一窩蜂湧出教室時,徐校長叫住了劉愛雨和陳望春,讓他們跟他走。
一路上,劉愛雨和陳望春緊張地眼神交流,是不是他們有什麼把柄給抓住了?他們自查的結果是,最近這段時間,他們的活動少而警覺,不會有問題的。
徐校長搜腸刮肚地擬了一套題,裡面包含了上至天文地理,下到生活常識,既有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又有數學運算、英語單詞短語。
幾個腦筋急轉彎,徐校長自認為出得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