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國學院。

這裡是華國最大的語文學研究中心。

華國的歷史都有跡可循!

所以,他們這些學者研究的基本上都是現代文學,日常工作就是稽核現代詩詞,吸納新會員等等。

遠遠看去,國學院的建築形狀就像是一個“立”字。

寓意很簡單。

立於天地,立心為民。

搞文學的人,心氣都比較高。

這是文人的脊樑!

他們的理想都是為國為民,想讓自己的文學作品給國人帶來力量。

此時,國學院的頂樓。

一位三十餘歲的中年男子如獲珍寶,手中的手機還在播放著歌曲。

“這首歌太絕了!”

“要拿給何教授聽一下。”

男子急匆匆的從座位上離開,沿著走廊,快速朝一個辦公室走去。

人未到,聲音先至。

“何教授!”

“我有重大發現!!”

辦公室內,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在提筆揮斥方遒,在桌子上擺放著一張張白紙。

何易。

國學院資歷最高的文學教授。

他創作的現代詩詞,連續十幾年被收錄進語文教材中,讓無數初高中學生學習感悟。

不僅如此,他還是華國教育部的副部長。

當然,以他現在這個年紀,副部長的名頭只是一個虛名了,沒有任何實權。

但即便如此,何易的地位依舊極高無比。

甚至,他還被現代詩人譽為“現代文學之父”。

辦公室外。

男子的聲音由遠及近,然後推開了辦公室的大門。

何易手中的毛筆微微一頓,有些無奈:“臭小子,我怎麼教你的!進門之前記得敲門!!”

聞言,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馬上重新露出激動的神情。

“何教授,你一定要聽一下這首歌。”

中年男子往前走了兩步,把手機往前遞了遞。

何易放下毛筆,更加的無奈了。

“我都八十多歲了,還聽歌?聽什麼歌!聽歌是你們這群小孩子的愛好。”

老人不好聽歌。

他們只喜歡聽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