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第1/3頁)
章節報錯
支教小分隊前往的目的地是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炎龍鄉下的三所鄉村小學。
八個人分為三組, 梁京京和另外一男一女兩個相對年輕的被分在交通最不便的一處, 也是意義最特殊的一處。
給支教隊開動員會的領導強調,這所學校是他們多年來的結對援建單位。那邊常年駐紮著一支空軍部隊, 學校是由部隊出資建設的“軍娃”學校。作為結對單位、全國擁軍示範區,區裡每年都會派老師去進行為期六個月的援建,讓那些駐紮在大山深處的官兵孩子也能享有大城市的優質教育。
所以, 這學校是此次支教任務的重點,其他兩個點是配角。
三個老師六個月就號稱給人家帶去優質教育……梁京京一面覺得這些說辭冠冕堂皇得好笑, 一面又不禁對“雲南”“空軍”這兩個關鍵詞産生聯想。
現在她連支個教都能跟空軍扯上關系。
支教的八個人很快就建了微信群, 被分到不同地點的又各自組建小群。出發前兩天, 和梁京京同組的男教師傳來了一些學校照片。
那是一所坐落在大山裡的學校。
教學樓是幾棟普普通通的白色平頂建築, 硬體倒沒想象中那麼差, 最令梁京京意外的是操場居然還鋪塑膠跑道,如果不是四面臨山, 這學校看起來跟普通的鄉鎮小學差不多。
那些照片的拍攝點都很高,能看到附近高高矮矮的民居, 似乎也沒有想象中荒僻。
飛機上午就到達昆明, 昆明當天下大雨,梁京京他們拉著行李一出來就被接上了兩輛商務車。
接待他們的人是當地教育局的人, 一路熱情地介紹雲南的風土人情、好吃好玩處。支教老師裡的好幾個人是中層幹部, 善於社交, 一路上跟人家打得火熱。
晚上, 當地教育部門和部隊的幾個領導在縣城為他們接了風, 第二天一早, 天剛亮,三輛車分別把八個老師接去了不同地方。
趕來接梁京京他們的是兩個年輕軍官,他們身穿深藍色的筆挺軍裝,一個打著傘把他們輪流送上車,另一個動作利落地往車上搬他們的行李。
梁京京以為上車後睡一會兒就能到,結果醒來的時候車還在山路上盤旋,面前的公路蜿蜒纖細,山間雲霧盤繞。
雨絲密匝匝地往窗上飄。
“還沒到啊……”和梁京京一起的女老師小董望著窗外感慨。
“快了,這兩天一直在下大雨,原本有條路不好開了,這條路稍微繞遠一點。”開車的軍人腰桿筆直,精神飽滿,開了這麼久的車彷彿一點也不疲倦。
“學校去縣城平時要多長時間?”男老師問。
“三個多小時。”
“這麼久?”
“就是交通不怎麼方便,不然我們就直接用班車送孩子們去上學了。我們部隊離等會兒到的學校很近,開車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到,所以我們很多戰友的小孩都在那。”
男老師問,“我聽說那個學校就是你們空軍部隊自己建的?”
“對,我們有的駐地自己建學校,有的跟當地的簽署一些合作協議,總歸要保證孩子們有學上。”小軍人說:“現在我們這個學校跟鎮上最好的紅雲小學也是合作的性質,師資都是他們的師資,不過水平跟你們大城市的老師比肯定還有差距。”
“哪裡哪裡,都是一樣的,環境不同而已。”
兩個老師客套起來。
到達目的地,校園和照片上的看起來差不多,水泥路、幾棟微舊的教學樓,教室裡的桌椅、黑板很正常,就像是把一所普通學校搬到了這山裡。
紅旗在空中飄,在校領導的介紹下,大家迎著毛毛雨一路觀光,心情舒暢。可等最後看見宿舍,三個人的臉僵硬了。
教師宿舍在行政樓後面,是棟三層樓的小樓,兩人一間,每層樓公用一個洗手間,沒有熱水器。
梁京京一進房間就傻眼,她看不懂這屋子的佈局。
每間屋子一分為二,一邊是張上下鋪的床,另一邊貼了半面牆的白瓷磚,沒有放書桌,居然弄成了個簡易廚房,地上有小液化氣罐和瓶瓶罐罐的調味品,旁邊還搭著個小灶臺。
校長介紹起來還一副為他們考慮周全的語氣:“宿舍比較簡陋,委屈各位了。以前有老師吃不慣我們食堂飯菜,我們就裝了小灶臺,你們平時有興致了也可以自己做點飯菜。我們學校後面就有菜地,全是沒有汙染的。”
三個老師很勉強地笑著點頭,“好的校長,費心了費心了。”
“不用客氣,有什麼需求你們就跟我們說,我們一定盡全力做好你們的後勤保障工作。這兩天正好週末,你們先休息一下熟悉下環境,有什麼就跟我們劉主任說,直接跟我說也可以。”
等人都走了,梁京京跟另一個女老師小董在床邊空站了好幾分鐘。就一個衣櫃,不知道行李要往哪裡收拾,最後梁京京說她不用衣櫃,衣服就放行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