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查問守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戰前倭患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清流派三品以上的大官就被嚴嵩父子整垮了幾位,其中核心人物就是徐階。
徐階華亭縣人,嘉靖二年考中探花,獲授翰林院編修。嘉靖九年他在祭孔問題上得罪了嘉靖皇帝,被嚴嵩利用打擊徐階,然後徐階貶為延平府推官。
被貶官後雖然還有小小官職,其實是掛名的虛官,相當於檢查學堂之類的官吏,和貶官為民差不多了。
經過此次挫折後,徐階謹慎為官。韓信能忍受胯下之辱,徐階想我也可以的。
徐階對家族地主士紳們道:“我要想官復原職,不得不放棄清流派士紳立場投靠嚴嵩父子。”
士紳反對道:“那對我們又什麼好處?嚴嵩父子在江浙沒有士紳親戚,也沒有地主勢力,
他們的利益鏈條和咱們不一致,他的權威不利於江南士紳,你放棄士紳立場投靠他不是和我們唱反調嗎?”
徐階解釋道:“我覺得只有我才有能力和嚴嵩扳手腕,其他的人都不是嚴嵩的對手,我不爬到高位怎麼行。
做大事就要能忍辱負重能屈能伸,我只有爬到高位,才有機會保護家鄉士紳的利益。”
士紳們支援道:“如果是這樣,我們不會反對你了。”
徐階為了取得嚴嵩父子的信任,最快成為嚴嵩父子信任的人,最好的就是結成親家。
徐階不惜將自己的孫女,去誘惑嚴嵩的孫子嚴紹庭,結果嚴紹庭真的喜歡上了徐階的孫女。
得知嚴紹庭喜歡自己孫女後,徐階主動上門討好嚴嵩請求聯姻,嚴紹庭高興不已,嚴嵩只得答應。
徐階委屈嫁孫女給了嚴紹庭為妾,連妻子的名分都不要,就為了討好嚴嵩成為他的親戚。
就這樣徐階被嚴嵩召回京城,歷任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讀、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然後入內閣,
徐階成為嚴嵩親戚後,在清流派官員的眼中,他不屬於清流派的人了。
大明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尚書。除了吏部尚書張居正不是嚴黨的人,其他部門都是嚴黨官員在把控。
禮部尚書徐階是嚴嵩親家也屬於嚴黨勢力,只是他和張居正,曾省吾等清流派官員有交情身份有點特殊,在清流派官員的眼裡,徐階不完全屬於嚴黨的官。
嚴嵩父子得勢順風順水,想拔掉清流派最後一塊陣地,那就是吏部尚書張居正和兵部侍郎水師總督曾省吾。
他們捏造張居正和曾省吾的罪證,想整垮他倆掌控六部大權。
但嘉靖皇帝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大明官場誰站誰的隊他心裡清楚著呢,他可不想讓嚴黨隻手遮天。
此時他需要依靠嚴黨幹活,所以對嚴嵩父子的所作所為睜一眼閉一眼,但也不至於容忍到嚴黨架空自己。
所以不管嚴嵩父子如何捏造罪證,嘉靖皇帝牢牢保護著張居正和曾省吾的官位不動。
戰事開始後,張居正和曾省吾等清流派官員一直關注著戰場。
他們看到戶部尚書嚴世蕃派去抵抗汪直的將領,都被打得落荒而逃,知道要抵擋汪直,靠嚴世蕃派將可不行。
於是曾省吾選了一位猛將張經,直接以兵部右侍郎的名義,派遣張經從京城帶兵南下抵擋汪直。
然後張經抗擊汪軍有功,被莫須有的罪證治罪殺掉了,然後汪直大軍攻到了金陵城下。
好在金陵城的知府是清流派的官沒有投降獻城,汪直大軍想拿下金陵城沒那麼容易。
但金陵知府不是軍事人才,面對汪直的強攻,堅持不了幾天。
張居正為了守住金陵城,早就調兵遣將了,就在汪直攻打金陵城的時候,李成梁的援軍趕到了。
李成梁帶兵三千支南下支援金陵城。李成梁本來是個讀書人,考到生員再也考不上秀才了,就毅然從了軍。
李成梁打仗卻是一把好手,二十三歲時還是明朝邊關的一名小將,當時遼東邊境常有戰事,明軍已經摺損了三名參將總兵。
此時的李成梁只是一名千總,卻有一股勇敢勁,以兩千人的兵力出奇兵搞偷襲,打得上萬敵人潰不成軍,守住了明朝東北邊境。
巴魯布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被李成梁俘虜了。
張居正已經注意到了李成梁,和戚英一樣,此時的李成梁嶄露頭角屬於新起之秀,身份簡單沒有參與派系鬥爭。
於是張居正就向嘉靖皇帝舉薦,要調派李成梁前去支援金陵城。
當時嘉靖皇帝也不知道李成梁有幾斤幾兩,只是一個千總而已,對張居正的這個舉薦不假思索同意了。